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3.33%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75.***.***.24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07.***.***.24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7.***.***.19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29.***.***.1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7.***.***.8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97.***.***.1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1.***.***.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83.***.***.16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2.***.***.15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主要促进因素包括( )。

A、思想革命

B、劳动分工

C、高工资、廉价资本和廉价煤炭

D、技术革新的发明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被一些学者称为“李约瑟之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关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深刻影响

C. 技术的积累和科学的突破是工业革命的先导

D.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缩短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摘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编》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摘自《世界近代史》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8分)(2)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8分)(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作用于电力系统的过电压,按其起因及持续时间大致可分为()
A.大气过电压

B.工频过电压

C.谐振过电压

D.操作过电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正常情况下排汽缸温度不超过()℃可以长期运行,超过时就限制负荷并不得超过()℃。并网前若采取措施无效,当低压缸排汽温度达到()℃时应停止汽轮机运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常用调整链条垂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