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露时,可能导致的后果有()等。

A.喷射火

B.闪火

C.延迟爆炸

D.人员中毒

提问人:网友ty2020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C,占比44.44%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9.***.***.23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6.***.***.1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4.***.***.18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7.***.***.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16.***.***.1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1.***.***.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7.***.***.19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93.***.***.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50.***.***.84]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露时,可能导致的后果有()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着火时,其首要任务就是()。
A、破拆

B、救火

C、用水进行冷却

D、疏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液化气汽车罐车属于什么压力容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爆事故。事发当天16时38分,接班巡线职工检查发现,白茫茫的雾状液化气带着呼啸声从罐区容积400m3的11号球罐底部喷出。虽经单位职工及当地消防队员奋力抢险,最终还是在18时50分发生第一次爆炸,造成参加现场抢险人员中的12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19时25分,11号球罐再次发生爆炸,20时,12号球罐也发生爆炸,引发邻近3台100m3卧罐安全阀排放、着火燃烧。此次燃爆事故烧毁400m3球罐2台,100m3卧罐4台,燃损栖车7辆,炸毁配电室、水泵房等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不属于该事故防范措施的是____。

A、液化石油气储气站应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

B、不定期更换法兰密封垫片并检查紧固螺栓,防止阀门泄漏

C、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液化石油气储罐站等,沿城市河流布置时,布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并采取防止液体流人河流的可靠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如超装发生的爆炸事故应属于()。A.化学爆炸B.物理爆炸
液化石油气储罐如超装发生的爆炸事故应属于()。

A.化学爆炸

B.物理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液化气贮罐,当环境温度高于(),压力达到规定操作压力时,可开喷淋降温。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井喷是指喷出的石油或天然气,遇明火、静电火花、撞击火星等引起火灾。灭火要做到( )。
A.要冷却保护井口,使用水枪驱散可燃气体、喷湿设备

B.做好井口清障工作。清除井口障碍物,是为及早暴露井口,拓宽抢险作业场所

C.为确保安全,应尽量带火清障。但清障前必须进行火情侦察

D.做好火种管制,检测、稀释有毒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一般情况下为控制系统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而采取相应的( ),这些使约束和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称为两类危险源理论中的第二类危险源。
A.储存措施

B.约束措施

C.限制措施

D.运输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