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图。

提问人:网友seven1982112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生:发光、放热等。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生:氧气。师: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针对本节课设计10分钟测试题。(4)对本节课进行学习评价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目录(略)。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学设计材料。第一课时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3)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请对本课"金属资源的保护"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人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以上材料,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知识,分析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制品的保护方法。

(2)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时,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设计教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在定位上不仅没有降低科学探究的要求,而且明确提出了必须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八类化学实验活动,并将()作为教学的建议。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C.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D.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应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A. 课程性质

B. 课程基本理念

C.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D. 课程设计思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活动与探究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2.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试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

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

3.通过讨论,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认真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要求: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简述本课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4)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化学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材料四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什么教学理念。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制取氧气”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参考答案

【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