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诗歌《致橡树》的表述()是错误的。

A.作者是女诗人舒婷

B.诗中的木棉象征着男性,橡树则是抒情主题“自身”

C.本诗还运用了排比、对比等其他修辞手法

D.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以精神独立为诉求的新的爱情观

提问人:网友Chenshan2019 发布时间:2022-04-2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B,占比40%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6.***.***.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49.***.***.2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83.***.***.2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03.***.***.4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0.***.***.1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7.***.***.2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8.***.***.10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6.***.***.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47.***.***.7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3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7.***.***.19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关于诗歌《致橡树》的表述()是错误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关于诗歌《致橡树》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作者是女诗人舒婷。

B、诗中的木棉象征着男性,橡树则是抒情主题“自身”。

C、本诗还运用了排比、对比等其他修辞手法。

D、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以精神独立为诉求的新的爱情观。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致橡树》中象征着女性(抒情主体“自身”)的意象是()。

A.橡树

B.木棉

C.虹霓

D.流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说说《致橡树》诗中“橡树”与“木棉”这两个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舒婷的《致橡树》以()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格独立与尊严的肯定。

A.木棉

B.橡树

C.柳树

D.荷花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说说《致橡树》诗中“橡树”与“木棉”这两个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致橡树》是如何借助多重意象表达女性解放宣言的?A.在舒婷的《致橡树》中,诗人把

《致橡树》是如何借助多重意象表达女性解放宣言的?

A.在舒婷的《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喻为橡树,而把爱人化作一株木棉,以“致橡树”作题,表达女性解放的宣言。诗人以“攀援的冰凌花”“痴情的鸟”“泉源”“险峰”等多重意象象征着女性的主导地位和独立角色,认为爱情绝不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更不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一味奉献。爱情“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与橡树相依、并立,分担寒潮、风雨、霹雳,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B.在舒婷的《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化作一株木棉,而把爱人喻为橡树,以“致橡树”作题,表达女性解放的宣言。诗人以“攀援的冰凌花”“痴情的鸟”“泉源”“险峰”等多重意象象征着女性的从属地位和陪衬角色,认为爱情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奉献,应该是橡树“近旁的一株木棉”,与橡树相依,分担寒潮、风雨、霹雳,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C.在舒婷的《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化作一株木棉,而把爱人喻为橡树,以“致橡树”作题,表达女性解放的宣言。诗人以“攀援的冰凌花”“痴情的鸟”“泉源”“险峰”等多重意象象征着女性的从属地位和陪衬角色,认为爱情绝不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更不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一味奉献。爱情“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与橡树相依、并立,分担寒潮、风雨、霹雳,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面对《致橡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B.《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爱情理想,比肩而立,独立平等,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C.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D.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B.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C.《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恋人的。

D.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致橡树》一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

A.橡树

B.泉源

C.凌霄花

D.木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诗歌《致橡树》是朦胧诗女诗人()的代表作,表达了平等独立、互助信任的爱情观。

A.董仲舒

B.舒婷

C.谢灵运

D.李清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简述舒婷《致橡树》的艺术特色。A.《致橡树》主要运用了魔幻传奇的手法,并采取了夸

简述舒婷《致橡树》的艺术特色。

A.《致橡树》主要运用了魔幻传奇的手法,并采取了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诗中先用两组排比句式,拒斥了传统女性的从属角色和陪衬地位。爱情既不是攀援高枝的凌霄花,也不是依傍绿荫的鸟儿,这些传统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主导与从属的关系使爱情失去本质。接着用一连串的对仗句式,突出木棉与橡树相依、并立的形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全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意象鲜明,寓意突出。排比、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层层推进的效果,激情饱满,富有力度。

B.《致橡树》主要借用了神话传说的模式,并采取了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诗中先用两组对仗句式,拒斥了传统女性的从属角色和陪衬地位。爱情既不是攀援高枝的凌霄花,也不是依傍绿荫的鸟儿,这些传统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主导与从属的关系使爱情失去本质。接着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突出木棉与橡树相依、并立的形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全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意象鲜明,寓意突出。排比、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层层推进的效果,激情饱满,富有力度。

C.《致橡树》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并采取了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诗中先用两组排比句式,拒斥了传统女性的从属角色和陪衬地位。爱情既不是攀援高枝的凌霄花,也不是依傍绿荫的鸟儿,这些传统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主导与从属的关系使爱情失去本质。接着用一连串的对仗句式,突出木棉与橡树相依、并立的形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全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意象鲜明,寓意突出。排比、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层层推进的效果,激情饱满,富有力度。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