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急性化脓性感染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脾切除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A,占比55.56%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3.33%
  • · 有1位网友选择 E,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9.***.***.14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1.***.***.1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9.***.***.20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1.***.***.7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60.***.***.2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76.***.***.16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127.***.***.3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1.***.***.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8.***.***.18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骨髓自身正常,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生时,表现为()

A. 血小板减少、MPV正常

B. 血小板减少、MPV减小

C. 血小板减少、MPV增大

D. 血小板增多、MPV正常

E. 血小板正常、MPV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依据不包括:()
A、血小板计数>1000×10/L

B、骨髓象增生,以巨核细胞为显著,有大量血小板形成

C、无出血倾向,WBC计数不增多

D、多数脾大

E、除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脱落细胞学涂片上,固缩性退变常见于()
A、粘液柱状上皮

B、储备细胞

C、表层鳞状上皮

D、中层鳞状上皮

E、底层鳞状上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内、外源性凝血的共同凝血过程是指()
A、从因子Ⅴ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

B、从因子Ⅹ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

C、从因子Ⅷ被激活到凝血酶形成

D、从因子Ⅺ被激活到凝血酶形成

E、从因子Ⅺ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4℃静置过夜后其外观特征是()
A、澄清

B、混浊

C、混浊或澄清

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

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精液标本采集次数的原则是()
A、一般应间隔0.5~1周检查一次,连续检查1~2次

B、一般应间隔0.5~1周检查一次,连续检查2~3次

C、一般应间隔1~2周检查一次,连续检查1~2次

D、一般应间隔1~2周检查一次,连续检查2~3次

E、一般应间隔1.5~2.5周检查一次,连续检查1~2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与尿液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无关的是()
A、要有是够的尿量

B、一定要无菌操作采集标本

C、容器要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

D、避免月经血和粪便污染

E、标本应避免强光照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生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
A、γ-球蛋白增高

B、M蛋白的出现

C、尿凝溶蛋白阴性

D、白蛋白降低

E、尿酸正常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偏振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受激发时分子转动速度成正比

B、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技术采用短半衰期荧光物质作为标记物

C、根据激发光波长的不同,荧光物质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D、荧光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测得高强度的偏振荧光

E、荧光寿命是指荧光物质完全自然降解的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