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多选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A.实用性

B.综合性

C.人文性

D.实践性

提问人:网友90000002 发布时间:2023-05-17
参考答案
BD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A.综合性

B.延续性

C.整体性

D.一致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A.人类社会

B.国家通用

C.社会生活

D.民族国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的课程。

A.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B.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C.学习文学知识

D.学习语言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修订过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B.语文课程是培养语言素养的课程

C.语文课程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课程

D.语文课程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的课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以下有关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正确的有:

A.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B.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C.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D.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面对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C.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D.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出自下列哪个文件中的要求?()

A.1986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B.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C.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D.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回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C.《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D.《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指出:阅读议论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片段教学设计。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
A.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品味“扑”“抓”“忍”三个动词,意在使学生体会三个动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B.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三个动词,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课程性质

C.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动词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在引导中出现了越俎代庖的嫌疑

D.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教师能够恰当地抓住这句中的三个动词,引导学生准确认知深层含义,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语文意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语文素养是指()。

A.在课堂训练及日常实践中所获得的语文修养

B.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