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单选题]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提问人:网友90000002 发布时间:2023-08-16
参考答案
C、加强中央集权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秦始皇统一后丞相王绾建议立王子们为王,遭到谁的反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随即派兵南下平百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随即派兵南下平百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焚书坑儒”事件中,对峙的双方是博士()和丞相李斯。A.淳于越B.王绾C.蒙恬D.王贲

“焚书坑儒”事件中,对峙的双方是博士()和丞相李斯。

A.淳于越

B.王绾

C.蒙恬

D.王贲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使用年号纪年法的是()。

A.乾隆十四年

B.周平王十四年

C.鲁孝公二十七年

D.嘉靖二十七年

E.始皇二十六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秦始皇二十八年东游,始皇在一棵松树下休息,然后赐封松树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各句中,“因”用作介词,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的一句是()。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C.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D.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三国演义》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袁绍死后,小儿子袁尚继承父业,袁谭不服,与袁尚兵戈相见,袁谭频频失利,投降了曹操。袁尚兵退冀州,曹操采用许攸的计策,掘开漳河,引水淹冀州。城内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冀州城因此被曹军攻破。

B.曹丕病故,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曹睿派司马懿守西凉,诸葛亮想到了反间计,并派马谡施行,使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官职。然后诸葛亮上表请求出兵伐魏,这就是著名的《前出师表》。

C.诸葛亮与群臣商议,于建安二十六年,推举刘备为帝。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乍一即位就要兴兵为关羽报仇,诸葛亮等众臣苦苦谏阻,刘备执意不从,令诸葛亮保太子守西川,自己率兵七十余万,择日出征。

D.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孔明修书一封带给曹真,曹真读了书信,气死于军中。

E.魏军兵临城下,刘禅与大臣们商议后投降,蜀国宣告灭亡。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哭着祭了祖庙,自带家人逃亡。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生一计,假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结为了兄弟。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汉武帝一上台,王太后立马罢免了原来的丞相卫绾,任命同母异父弟弟()为太尉。

A.田胜

B.王信

C.田蚡

D.王莽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资治通鉴》共3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该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宋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元封六年(前105),西汉以宗室女细君与乌孙王和亲。细君死后,又以宗室女()和亲,巩固了汉与乌孙的关

元封六年(前105),西汉以宗室女细君与乌孙王和亲。细君死后,又以宗室女()和亲,巩固了汉与乌孙的关系,使乌孙成为牵制匈奴的重要力量。

A.解忧

B.昭君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李斯等则以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李斯指出):“语皆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统一可能遭到破坏,故)“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材料三:(卢生等)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诸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其源起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评价这一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