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0%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0%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27.***.***.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53.***.***.1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23.***.***.1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13.***.***.19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3.***.***.2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07.***.***.20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42.***.***.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7.***.***.24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48.***.***.1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4.***.***.0]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下对陶渊明《饮酒》(其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菊花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达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灵帝即位,宦官曹节弄权。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设计诛灭曹节。谁知策划不周,窦陈二人反被曹节所害。从此,宦官在朝廷内愈发专横。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

B.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C.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厉声说话的那个人就是张飞。

D.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逃难江湖五六年矣。闻刘焉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E.刘备持双股剑,关羽操青龙偃月刀,张飞执丈八点钢矛,一道去投了刘焉。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张飞大怒,要鞭打董卓,被刘备劝住。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Verizon5GHome使用的频段是以下哪一项()?
A.3.5GHz

B.28GHz

C.40GHz

D.2.6GHz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 “ 天 ” 等同于 “ 一 ” ,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 、 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 “ 天 ” 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 一 ”“ 二 ”“ 五 ” 等数字概念表达了 “ 天 ” 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是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后写下的。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孤独而又苦闷的心境。

B.文中作者列举“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五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其中记叙部分采用递进结构,根据“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

D.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景物的客观色彩。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深感觉(名词解释题)
接受头面部浅深感觉冲动的结构是( )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喷嘴弧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How to put your knife and fork when finishing the meal?
A.Place your knife and fork together in parallel at an elven o’clock position, with the prongs of the fork facing upwards on your plate

B.Place your fork and knife crossed,with the prongs of the fork facing downwards on your plate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