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海尔,是从一个“废墟”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自主品牌,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即

从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了中国企业进军世界级品牌的梦想—海尔用自身的发展历程,描述了一个中国品牌在20多年间被国际市场认可的神话。

1984年,海尔公司销售收入只有348万元,资不抵债147万元,海尔从几百个人的街道小工厂开始,现在收入达到了数百亿元,是1984年的万余倍。海尔的成功见证了中国品牌的成长历程。多年前,海尔张瑞敏提出:“世界名牌就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海尔为了完成打造世界名牌这一任务,可以采用()将任务进行分解。

A.PEST法

B.SWOT分析法

C.WBS法

D.5W1H法

提问人:网友xia2020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海尔,是从一个“废墟”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而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机电的中国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而海尔长期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

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绝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到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售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当“海尔焊接大王”。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他的师傅发现了这个情况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能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从此以后,他苦练基本功,空余时间寻来一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金昌顺的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19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C.这位员工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项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的选择开关差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社会返修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切绝不是这位员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成了必然。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根据80/20原则,这位员工的上级——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问题:

请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海尔崛起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海尔的腾飞

崛起与发展

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刚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跨国公司。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19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海尔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它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名牌战略”:中国第一品牌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其小型冰箱占据了美国40%的市场份额。海尔产品已进入了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和欧洲,海尔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市场。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

海尔18年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而战略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1.名牌战略阶段——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俯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2.多元化战略阶段——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3.国际化战略阶段——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海尔的成功

据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并对美国企业发出了“海尔将击败通用电气”这样的警告;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张瑞敏本人也作为第一个中国人登上了世界商学院的最高讲台——哈佛大学商学院讲学。

海尔人的目标是:进人世界500强,振兴民族工业!

思考题:

试分析海尔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状况。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张瑞敏和海尔人砸冰箱的故事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可以说对海尔的产品质量口碑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海尔20周年庆典前后,海尔又推出了《海尔的话与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等,进一步促进和章显了海尔文化的传播。是指()

A、理性与激情

B、冒险精神

C、幽默的力量

D、领导要会讲故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主副式品牌结构?()

A、海尔-小王子

B、本田-雅阁

C、白沙-金世纪

D、宝洁-飘柔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 一、砸了76台冰箱换来了质量意识 过去,海尔抓产品质量,推行的是从日本引进的全面质量管理,这套办法在中国推行了多年,但并不成功。原因是照搬了质量管理的方法,却没有引进质量管理的思想。当时国内企业确定产品的标准是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和处理品,只要这个产品生产出来了、还能转、还能用、就要为它找到出路。这种为产品找出路的政策,使工人没有任何质量意识。所以为了树立一个“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意识,海尔从400多台冰箱中检查出的76台有不同程度缺陷的冰箱搞了个展览会。大多数工人认为既然这些冰箱还能使用,是不是便宜些处理了;领导者则认为,如果不杜绝这种思想,明天就可能出现760台、7600台残缺品,那么永远会有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出来,所以当时就决定把这些冰箱销毁。冰箱砸了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但正是这样才提高了工人的质量意识。从此之后,海尔推行了很多质量管理的制度,冰箱质量问题有了转机,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任何产品都有淡旺季之分,但是如果认为这个淡季是天经地义的,那就不可能去考虑如何改善淡季的经营了。在这方面,海尔做得较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过去到了夏季,销售人员就都撤回来,产品存放在仓库里,等待旺季的到来。但是经过分析,其实夏天人们洗衣服洗得更勤,只是洗衣机的容量太大,不适合夏天洗衣的要求罢了。所以,如果说夏季是洗衣机的淡季,部分是因为没有适宜的产品造成的。于是海尔开发出了容量1.5千克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小小神童”洗衣机上市20个月,销售就突破3100万台。过去到了夏季生产要下降一大块,现在就由它顶了起来。 三、依靠创新去占市场,而不是在降价上做文章 从总体上讲,商品的价格趋势是逐步降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规定每年的成本必须比上年下降6%。这主要是靠创新来完成。如果没有创新,只靠产品降价,结果是让了利却不一定能得到市场,反而使企业没有了发展动力。海尔保持着在整个销售收入中提取近4%的技术开发费,来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做法,以避免出现老产品玩价格战的局面。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平时最关注的一个数字就是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集团内部规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不能低于3次,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哪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好,海尔就以新产品来替代,而不是做降价的考虑。 四、海尔不是一列火车,而是一个联合舰队 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其内部的关系一般比较复杂。海尔的模式不是像一列火车,而是像一个联合舰队那样,每一只舰艇都有作战的能力。海尔的说法是“允许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层次化”和“信息化”的原则来建立的。集团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集团的经营决策中心,有20多人;第二个层次是集团的利润中心,有22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内部的分配情况都不一样,根据其在市场上的收益状况而定;第三个层次是成本中心,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样就形成了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个层次,而且以事业部为中心。 五、海尔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 在管理上,海尔建立了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叫日清工作法,简单地说就是八个字:“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也就是今天的事情今天要完成,今天的工作要比昨天有所提高。目标虽不高,但贵在坚持,每天都在提高,其效果就会非常大,产生质变。国内一些企业经常搞“运动”管理,平时不下工夫,临时搞一下突击,结果还是一团糟。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好、坏企业区别就一点,只要没有发生激动人心的事的企业就是好企业。很多事在预料之中,则策划时,提前化解掉了。表面上这个企业很平静,但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确定的量化目标而努力。 (https://wenku.baidu.com/view/d72f6b9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b.html,2019-10-10) 请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张瑞敏到青岛电冰箱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冰箱的质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海尔??发展现代物流,进行流程再...
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海尔发展现代物流,进行流程再造海尔现代物流的做法

2001年10月17日,海尔集团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的授牌仪式在青岛开发区海尔物流中心举行,这是中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目前也是唯一的一个。海尔集团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自1998年开始进行流程再造,而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海尔物流被专家们称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信息化,第二就是网络化。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了支持。海尔物流“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实现了四个目标:

(1)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90%,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2)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82.5%,从而建立起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开发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如海尔集团美高美彩电,从设计到批量销售仅用了25个月的时间,而原有的周期至少4—6个月!美高美彩电一上市,销量持续上升,成为彩电低迷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100%,这在国内绝少企业能够做到,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良好的信誉与供货商实现“双赢”。建成了开发区国际工业园与胶州工业园,这两个工业园中的企业均是与海尔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化供货商在中国所建的工厂。这些企业在海尔周边建厂,不但实现了零部件与原材料JIT采购与配送,也将最先进的技术带给了海尔,提升了海尔的竞争力,同时也实现了为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目前已为政府招商40多亿元,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

(3)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为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的,海尔从最基本的物流容器单元化、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开始实施,逐步深入到车间工位的五定送料管理系统、日清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加快了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呆滞物资,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的30天以上减少到10天,实现JIT过站式物流管理;而看板拉动式管理实现柔性生产,每天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上百种规格的产品,大大提高了订单的响应速度,实现了以速度制胜的目标。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海尔整合全球配送网络,配送网络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目前可以做到物流中心城市6-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配送24小时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4.5天,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

(4)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物流信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而且具有连接整合整个供应链和使整个供应链活动效率化的功能,所以物流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海尔在企业外部,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8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海尔物流通过内部配送网络大力开展第三方分拨物流。海尔物流运用已有的配送网络与资源,并借助信息系统,积极拓展社会化分拨物流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日本美宝集团、AFP集团、乐百氏的物流代理,与ABB公司、雀巢公司的业务也在顺利开展。同时海尔物流充分借助与中国邮政的强强联合,使配送网络更加健全,为新经济时代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零距离服务。海尔物流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配送,使物流成为新经济时代下集团发展的新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现代物流的实质——流程再造是关键

(1)观念的再造。海尔实施的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在现代物流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而海尔实施的物流革命是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使全体员工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

(2)机制的再造,实施市场链机制。海尔的物流革命是建立在以“市场链”为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目标(质量零距离、服务零缺陷、零营运资本)的业务流程再造。

(3)构筑核心竞争力。物流带给海尔的是“三个零”。但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用户忠诚度,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正加速海尔向世界500强国际化企业挺进的步伐。

结合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材料: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的?

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像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到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块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再造流程”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海尔的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了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这一改革效果显著。其一是降低了集团的对外采购成本;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减少了零部件仓库的存放面积。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在24小时内就发放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海尔的销售过去是在市场上布阵,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实行商流整合,全国的销售人员减少了30%,全国的营销网络增加到两千多家。这一改革使营销成本降低,与用户实现零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海尔接到客户订单,在10天内即可完成从采购、制造到配送的全过程,而一般企业完成这个过程需要36天。

通过改革,海尔与商家之间实现了现款现货,资金周转速度快了,不良资产少了。目前,海尔的国内应收账款几乎为零,集团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1999年为118天,2001年为79天。海尔的1年资金吞吐量高达千亿元,日均相互结算为3亿元。

问题:用学过的经济学原理评析海尔集团1998年的“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