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提问人:网友154336271 发布时间:2022-10-01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1.***.***.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58.***.***.1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1.***.***.1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6.***.***.5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9.***.***.8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0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3.***.***.4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15.***.***.7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不吃肉而吃素

B.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

B.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C.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D.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B、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 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

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

B.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

C.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

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B.“君”、“子”用作尊称,相当于“您”;“执事”用作敬称,称对方,相当于“您”;“公”也可用作敬称,如称“左师公”。

C.“贱息”是对自己儿子的蔑称,“填沟壑”是谦称自己的死,“山陵崩”则是委婉说法,指国王或王后死。

D.“窃”是表示自谦之词,“玉体”是尊称对方身体,“辇”是人拉的车子,“媪”是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D.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B.教坊:唐代官办管领武术、军队训练的机关

C.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太尉,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

C.“博士”在古代为学位名称,现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了与帝王面对面的敬称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