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正在创建小组项目,展示他们对选择阅读的小说的理解。虽然他们就小组项目进行合作,但教师想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她所定目标中的技能。请选择语文教师可用来评价学生文献分析技能的评价方法。()

A.让学生写日记描述他们对这本书的想法

B.在小组讨论这本书时用笔记记录每个人对讨论的贡献

C.使用项目里规来为小组最后的展示报告评分

提问人:网友罗琼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B,占比55.56%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3.33%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93.***.***.1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61.***.***.18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3.***.***.2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03.***.***.10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11.***.***.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9.***.***.17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92.***.***.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76.***.***.1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5.***.***.21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正在创建小组项目,展示他们对选择阅读的小说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B. 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C. 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

D. 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额的知识讲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戴望舒《雨巷》原文(略)课文介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单元介绍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兴趣的话,不妨动动笔,学习写写新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班额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1.请为本篇诗歌教学设计一则课堂结束语,并说明课堂结束语设计的原则。

2.请为这则诗歌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

3.请为这首诗歌教学设计一个思考题(需给出答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中国叙事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林冲被发配沧州前,府衙给他打了多重的铁叶枷钉?

A. 七斤半

B. 十斤半

C. 十二斤半

D. 十八斤半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直观教学是指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模象直观通过对实行的模拟性形象来直接感知;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上述三种直观教学的是( )

A.请学生在课后阅读整篇小说内容并撰写读后感

B.暑期带着学生去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

C.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戏剧作品,或通过上台表演来体会人物性格

D.在艺术鉴赏课上,使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西方油画的经典之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导入,回答问题,(欣赏漫画:花钱买踢)教师总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莫泊桑“花钱买踢”是因为他要在作品中表现被人踢的真实感受。这个小故事,折射出他在创作上的追求:写作,要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这种追求,使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成为一扇令人顿悟的生活窗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以上课堂导入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以漫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形式新颖,吸引力强

B. 仅仅介绍了作者的故事,对学生理解文本没有什么帮助

C. 以作者的故事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D. 教师在导入部分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令人顿觉醒悟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变色龙》教学预设(节选),回答问题。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力眼的警官……[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要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予以启发性的纠正。待第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巧妙地从拟题人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 通过拟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解读文本

C. 教师的预设过于简单,而且在学生思考时.没有预设引导环节

D. 该预设能够综合训练学生赏析文本、解决问题、口头表达的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求

A、1-2年级5万,3-4年级40万,5-6年级100万

B、1-2年级40万,3-4年级100万,5-6年级260万

C、1-2年级2万,3-4年级4万,5-6年级10万

D、1-2年级5万,3-4年级40万,5-6年级120万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