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背景资料: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

背景资料:

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面层为8cm的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正好赶上雨季,施工前,施工方做了如下准备工作:①对选择的雨期施工地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编制了实施性的雨期施工组织计划。②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③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期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④储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路堤填筑时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水平分层填筑,每层保证0.3%的排水横坡。在已填路堤路肩处,应采取设置纵向临时挡水土埂、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引排雨水至排水系统。

开挖路堑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开挖路堑挖至路床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季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

问题:

1.该公路是否可以在雨季进行路基施工?

2.施工方做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3.指出路堤填筑和路堑开挖施工存在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提问人:网友cqf365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背景资料: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

背景资料

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面层为8cm的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1:路基施工正好赶上雨期,施工前,施工方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上地点或高地上。

(2)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

(3)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期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施工过程中,开挖路堑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高程。开挖路堑挖至路床设计高程以上30~5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压实。

事件2: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制定了严格测量复核签认制度:

(1)由2~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对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核对结果要由工地技术主管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结束后,由负责测量工作的技术员召集各位测量员共同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

问题:

该公路是否可以在雨期进行施工?

事件1中,施工方做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不充分,请指出。

事件1中,路堑开挖施工存在什么问题?

事件2中,指出上述测量复核签认制度中不当之处,写出正确的做法。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B 市路桥公司承接了西南丘陵地区某二级公路第二合同段的施工 , 合同段路线长 14.5km , 其中 K18 + 300 ~ K18 + 800 段为软土地基 , 采用袋装砂井处理 ; K20 + 100 ~ K26 + 300 为膨胀土路段 , 采用膨胀土作为填料 , 边坡填筑时采用非膨 胀土作为封层 , 路堑段边坡分两次开挖到设计线 , 最后封闭。 该路段设有排水沟 200m , 暗沟 62m

A.细、粉砂

B.中、粗砂

C.石屑

D.矿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案例答案解析题

1.背景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来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高等级公路第四合同段,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度28.00m,路面为

背景资料:

某高等级公路第四合同段,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度28.00m,路面为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线通过地段为一古河道,地表为砾石类土壤,部分路段为采砂场废料堆。砾石层覆盖厚度一般在1~5m不等,砾石层下为粉质性低液限黏土,地下水位在埋深2m以下,路线两侧为农业区。K20q-450~K20+950路堤填筑高度22m,填筑材料有粉土与砂性土,在路堤施工时,采用一层粉土,一层砂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2cm左右。为防治高填路堤沉降,在采取相应的设计处理措施基础上,设计方对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对地基的压实。

(2)严格分层填筑并充分压实。

(3)填挖交界处挖台阶。

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处软基,在对软基处理之后,以硬质石料填筑地面上2m高度范围并分层压实。由于填筑过程中突遇大雨停工数天,天晴后排除积水继续施工,为赶工期,工班长提出加班加点填筑,提前完成后可立即进入下一道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1.指出施工单位在路堤施工中的错误,并给出正确做法。

2.施工方对软基处理后填筑路堤的方式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提出合理措施。

3.因大雨误工后工班长提出的建议可否采纳?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地区公路路基雨期施工过程中突遇冷空气气温下降,昼夜平均温度-3℃以下,持砂类土,施工
方技术员提出为保证雨期和冬期施工质量应采用以下几条主要措施: (1)在填方坡脚外挖好排水沟; (2)分层填筑时,每一层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 (3)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铺厚度按正常施工减少20X~30X; (4)挖填交界处、填土低于1m处停止填筑,待气温回暖后再实施。 问题: 1.请问上述(4)条措施哪些是针对雨期施工?哪些是针对冬期施工? 2.施工方技术员提出的(4)条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3.针对雨期路堤填筑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 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 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 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 为主,其中K7+200~K9+800 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 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

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材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4.项目部还应做哪些工作来处理该背景中的机械设备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K15+000~K18+500段为平原地区,路基以低路堤为主,土质为黏土。K18+500~K20+5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K20+500~K27+200段为丘除地区,土质为砂类土。K27+200~K30+8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膨胀土,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料就地采用。雨期施工宜选择的地段是()路段。

A.K15+000K184-500

B. K18+500~K20+500

C. K20+500~K27+200

D. K27+200~K30+8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K15+000~K18+500段为平原地区,路基以低路堤为主,土质为黏土。K18+500~K20+5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K20+500~K27+200段为丘除地区,土质为砂类土。K27+200~K30+8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膨胀土,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料就地采用。对K27+200~K30+800段路堤,在下列破坏形式中,容易出现()。

A.路基沉陷

B. 路肩坍塌

C. 边坡溜塌

D. 崩塌

E. 剥落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一)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

(一)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

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材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4.项目部还应做哪些工作来处理该背景中的机械设备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K15+000~K18+500段为平原地区,路基以低路堤为主,土质为黏土。K18+500~K20+5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K20+500~K27+200段为丘除地区,土质为砂类土。K27+200~K30+800段为丘陵地区,土质为膨胀土,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料就地采用。对K18+500~K20+500段路基土的工程特性是()。

A.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盐类

B. 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

C. 天然孔隙比在10左右

D. 各向同性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