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单级萃取器中用纯萃取剂S从A、B两组分混合溶液中提取组分A。已知萃取剂用量100kg,原料液处理量为

100kg,原料中A的含量40kg,萃余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0.2,选择性系数为8。试求:组分A的萃取率。

提问人:网友cherrylin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在单级萃取器中用纯萃取剂S从A、B两组分混合溶液中提取组分A…”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多选)完全不互溶物系多级逆流萃取,若理论级数为无穷多,则在如下方程中,萃取剂组成与最终萃余相组成有可能满足的方程有()*

A、全塔物料衡算式;

B、操作方程;

C、分配曲线方程;

D、萃余百分数表达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多级逆流萃取,下面哪个叙述是错误的?

A、萃取剂与原料液逆流流动

B、传质推动力较为均匀

C、可获得溶质含量为高纯度的萃取相

D、可采用回流萃取以便提高萃取液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一萃取装置中,用三氯乙烷萃取丙酮水溶液中的丙酮,所得萃取相的合理成份为( )。

A、三氯乙烷、丙酮

B、三氯乙烷、少量丙酮、少量水

C、三氯乙烷、丙酮、少量水

D、水、少量丙酮、少量三氯乙烷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多选)三元物系液-液萃取的萃取相组成和萃余相组成服从如下哪些项?()*

A、临界混溶点之左的溶解度曲线;

B、临界混溶点之右的溶解度曲线;

C、分配曲线;

D、杠杆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单级萃取装置中,用纯萃取剂S萃取含溶质组分A 的质量分率为0.3的A+B原料液500kg,要求萃余相中A的质量分率为0.12,溶剂的质量分率为0.02。操作条件下在萃取可操作区范围内的平衡联结线的斜率近似为0.755(AB轴为纵坐标,BS轴为横坐标,仅为算题作此假设,实际上各联结线未必平行)。如果萃取相中A的质量分率为0.4,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选项哪些不正确?

A、在已知相平衡线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图上,采用作图法,可以根据萃余相R中A的质量分数定出萃余相点,由辅助线作出过萃余相E点的平衡联结线,交相平衡线得到萃取相点,可以读出萃取相的组成。

B、本题采用计算法模拟A的过程,计算得到萃取相中萃取剂和溶剂的质量分率分别约等于0.209和0.391。

C、采用作图法,连接原料液组成点F和纯溶剂组成点S的直线FS交RE得到混合点M,根据图上有关长度,可以用杠杆规则求出萃取剂S的用量。本题用计算法模拟这一过程所得到的混合点M的A、S和B的质量分率分别约等于0.571、0.185和0.245,萃取剂用量约等于113.4kg。

D、使用作图法,可以根据杠杆规则求出萃取相的量和萃取相的量。本题利用计算法模拟这一过程所得到的萃取相和萃余相的量分别约等于272.8kg和340.6kg。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液-液单级萃取操作中,溶剂用量增大,萃取相中溶质浓度将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B-S部分互溶物系的单级萃取中,料液中溶质A与稀释剂B的质量比为40∶60。采用纯将剂S=200kg,溶剂比S/F=1,脱除溶剂后萃余液浓度0.3(质量分数),选择性系数为8。试求萃取液量为多少千克。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单选)完全不互溶物系多级错流萃取,如果原料中溶质的含量(xF)增加,但原料中原溶剂的量(B)和萃取剂的用量不变(S),则萃取相和萃余相中溶质的含量()

A、都减小;

B、都增大;

C、萃取相中增大,萃余相中减小;

D、萃取相中减小,萃余相中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多选)完全不互溶物系多级错流萃取,对各级而言,当萃取剂用量相同时,如下还有哪几项是相同的()*

A、操作线的斜率;

B、操作线下端点的纵坐标;

C、操作线上端点的横坐标;

D、萃取因数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