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甲与乙结有仇恨,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 )。

A.犯意表示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行为

提问人:网友anonymity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C,占比50%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7.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37.***.***.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82.***.***.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2.***.***.2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2.***.***.2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8.***.***.2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1.***.***.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77.***.***.1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37.***.***.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82.***.***.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2.***.***.2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2.***.***.2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8.***.***.2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1.***.***.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77.***.***.15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甲与乙结有仇恨,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想用砒霜杀乙,但误将白糖当作砒霜,结果乙安然无恙。那么甲的行为如何评价?

A、意外事件

B、不可抗力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无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厂的保卫科干部甲与同事乙有仇,欲寻机杀乙。甲带枪在厂区外看到远处乙与丙站在一起。甲认为报仇时机已到,连忙躲在暗处举枪向乙射击,他虽明知有可能击中丙,但由于报仇心切,仍不计后果,结果未击中乙而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请问:

(1)甲对其意欲杀害乙并举枪射击未中的行为应负何特别事责?为什么?

(2)甲对丙的死亡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交巡警甲和乙在巡逻时,发现一青年在马路边设摊诱赌,遂决定对该青年当场罚款20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情况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的有(  )

A.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B.犯罪集团中的组织、领导者

C.在共同犯罪中实施实行行为的人

D.教唆犯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还有15分钟。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的行为:(  )

A.属共同犯罪

B.属共同过失犯罪

C.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D.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

A.甲乙共谋要一起盗窃某银行,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窃得200万。

B.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甲某唆使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学校盗窃自行车,然后低价从乙某手中收买。

D.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甲、乙二人均与丙有仇,都伺机杀害丙。一天,甲趁丙不备在丙的饮料中放人毒药,但药量不足以致丙死亡。甲走后不久,乙又趁丙不备添加了相同剂量的毒药。丙随后喝饮料中毒身亡。甲乙的行为(  )。

A.构成共同犯罪

B.各自单独构成犯罪

C.构成片面共犯

D.以共同犯罪论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甲拿到5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假币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部分后,甲便送给乙2万元好处费。甲后来在出售假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甲如实交代了让丙购买假币和自己出售假币的行为,还主动交代了自己使用面值5000元的假币购买家电产品的事实,但未能如实说明购买假币的5万元现金的来源。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根据该案例,回答第下列两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对教唆犯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对教唆犯是否认定为主犯,应当综合考虑教唆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B.如果被教唆的人听从教唆,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与教唆犯一起成立共同犯罪

C.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理

D.教唆犯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起次要作用,应按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