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2.人类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是( )。

A.安徒万·德·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B.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C.马克思的《资本论》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提问人:网友anonymity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D,占比50%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7.***.***.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2.***.***.1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3.***.***.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3.***.***.2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6.***.***.2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1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2.***.***.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2.***.***.1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6.***.***.11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7.***.***.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2.***.***.1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3.***.***.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3.***.***.2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6.***.***.2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1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2.***.***.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2.***.***.1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6.***.***.11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2.人类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是()。 A.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热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33.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776.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 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252页。

请回答: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三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请回答:

料一中,《共产党宣言》的主张是什么?(2分)

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2分)

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有何作用?(4分)

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以色列与英国——缘于科教优劣的崛起和陨落  曾经是19世纪工业超级强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20世纪一直处于逐渐衰落的颓势,在很多领域已不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自称“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和脑袋”的以色列,建国后却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6%的年均增长速度,在战火不断的环境中,以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称雄中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英国的衰落和以色列的崛起,它又给予我们哪些深刻启示呢?

第一,英国教育体系的相对落后是英国落后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比例最低;且基础教育领域中师资良莠不齐,学生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时数偏少,退学人数多。基础教育水平的下降必然影响到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间接影响该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反观仅604万人口、国土面积仅2.1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建国后始终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以色列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以色列2至4岁的儿童大多数参加学前课程教育,5至16岁的所有人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所有公民均可享受免费教育至18岁。比较健全的基础教育体系,不仅使国内受正规教育13年或13年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也为以色列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600万人口的国度拥有高等学府20所,在校生达10万人。平均每1000劳动力中有78名大学生,1万人中有142名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80名和日本的75名,是欧盟的3倍多。在20所高等院校中,不乏希泊莱大学和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这样的世界级名校,在以色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教育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望其项背。

以色列和英国的教育状况的差距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由弱至强和由强至弱的转变。

第二,轻应用、脱离生产实践的科教发展之道是英国人力资源素质每况愈下、综合国力日渐衰退的重要原因。

基础教育的薄弱,削弱了人才资源的竞争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更加剧了追求实质成就的优秀人才缺失的危机。英国的高等院校偏重理论科学,多与生产实践脱节,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英国大学的工程技术科系学生比例最低,又缺乏完备的职业培训制度,无法满足产业部门的需要,因而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十分狭窄。同时,英国企业培训费用低于营业额的1%,而这一数字,日本是3%,德国是2%,直接导致英国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英国不同,以色列将“科教兴国”定位与把科学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科技解决生产第一线问题,加大产业部门的科技含量。以色列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一大学一企业为主干的科研体系,将科研工作的重心,有层次地推至生产前沿。20世纪70至80年代,其研究领域已遍及各经济部门,国家专利经费总额是美国的2倍多,加拿大的9倍多,同时政府还设立开发风险基金,资助企业的应用型科技研究和科技产业化。尤其在农业领域,由博士、硕士等参与的科技队伍,在短短五十年间,开发应用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并进而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其中多项农业技术世界领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他们以占总人口1.27%的农业劳动力在多为寸草不生的沙丘上,创造了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万元和年出口值19亿多美元的奇迹。这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重传统、轻创新,甚至排斥创新和变革,使英国在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严重落伍。

英国凭借产业革命后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对英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助涨作用持续了一二百年,一度曾引领全球所有的产业、行业的发展。明显的优势地位和强烈的优越感,使之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不足,使之在当代科技领域鲜有世界一流的成就。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英国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多集中于食品加工、烟草、汽车、纺织等产、行业,除金融业外,英国已很少有闻名世界的高新技术大企业。

追于险恶生存环境的重压,以色列始终把科技创新当做改变自然资源匮乏、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源头。以色列能源缺乏,针对这一国情,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在太阳能研究领域,使各项技术指标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其人均太阳能利用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位,初步改变了能源贫乏的历史。以色列不产钻石,却能利用本国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建成发达的钻石加工业,其钻石出口值49亿美元,超过它的农业产值,世界上40%的钻石制成品是以色列加工的,其中10种宝石的加工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20世纪80年代以来,顺应知识经济发展潮流,以色列勇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尖端行业的新兴技术型公司达3 000余家,其绝对数在世界上名列第二位。这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年总产值300多亿美元,占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年高新技术出口值90多亿美元,占以色列出口总额的33%,尤其是它的软件出口值已超过20亿美元,软件产品遍及美国3500所学校和街区;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普通电信网络化的国家之一。

通过阅读上述案例资料,讨论分析以色列崛起和英国陨落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人类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是(  )。

A.安徒万·德·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B.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C.马克思的《资本论》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法宝是()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