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某化工厂三甲苯胺车间配酸工段反应釜由于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硫酸难以处理,该厂拟从工艺路线上进行改造,使之不再产生废酸。在实验室实验成功后,直接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装,决定在生产装置上直接投料试验。8时15分开始投料,8时35分反应釜即发生强烈爆炸。锅体从二楼震落到底楼,锅盖飞出11米远,搅拌器电动机飞出22米远,厂房倒塌。2人当场死亡,站在稍远处的6人被锅内喷出的物料严重灼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另有9人被不同程度的灼伤或外伤。事故造成死亡3人、重伤9人、轻伤5人,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对这(丢失)____。

A.科研成果必须成熟可靠

B.对新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严格把关

C.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

D.加强管理

提问人:网友xiaomu205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B,占比40%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0%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0%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0.***.***.8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08.***.***.2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4.***.***.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6.***.***.1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2.***.***.7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8.***.***.18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4.***.***.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3.***.***.1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8.***.***.19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1.***.***.6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某化工厂三甲苯胺车间配酸工段反应釜由于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氯乙酸生产工艺反应釜超压时不需要进行现场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化工厂三甲苯胺车间配酸工段反应釜由于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硫酸难以处理,该厂拟从工艺路线上进行改造,使之不再产生废酸。在实验室实验成功后,直接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装,决定在生产装置上直接投料试验。8时15分开始投料,8时35分反应釜即发生强烈爆炸。锅体从二楼震落到底楼,锅盖飞出11米远,搅拌器电动机飞出22米远,厂房倒塌。2人当场死亡,站在稍远处的6人被锅内喷出的物料严重灼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另有9人被不同程度的灼伤或外伤。事故造成死亡3人、重伤9人、轻伤5人,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这次事。

A、违反技术改造基本程序

B、管理混乱

C、违章操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X年X月X日,某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因氯乙烯单体外泄,发生空间爆炸,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现场勘查发现:3聚合釜2个冷却水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据了解,该车间有这类“习惯性”操作)。虽然当时3釜己经反应了8个小时,处于聚合反应的中后期(该厂聚合反应一般为11小时左右),但反应仍处于较激烈阶段,关闭冷却水阀门必然使大量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造成釜内超温超压。由于聚合釜入孔垫未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选用,所以入孔垫被冲幵,使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引发爆炸,同时发现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4题,其中1题为单选题,2题为多选题,3-4题为问答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

A.安全阀

B.温度计

C.防爆片

D.易熔塞

E.爆破片一易熔塞复合装置

下列()是引发此次爆炸可能的点火源。A.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产生的静电

B.现场有人违章吸烟的明火

C.现场使用的排风扇

D.现场有人违章电焊动火

E.现场使用安全防护装置

导致氯乙烯单体发生爆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在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构成的密闭系统中,试列举容器或管道破裂导致物料泄漏的常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某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通辽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工作压力为0.7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上海市嘉定区某乡办化工厂生产"油溶黑"染料,主要原料为硝基苯、苯胺。××××年×月×日下午1时,工人张某在常规操作加入苯胺时,由于管道陈旧,导致管道爆裂,苯胺沾染衣服和皮肤,经简单清洗换衣后继续工作,下班后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继而出现口唇、指甲发绀等症状立即送医院救治。可选择处理发绀症状的药物是()

A. 亚甲蓝

B. 二巯丁二钠

C. 二巯丙醇

D. 乙酰胺

E. 4-二甲基氨基苯酚

F . 亚硝酸钠

G . 甲苯胺蓝

H . 硫代硫酸钠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4多万元。此事故的性质____。

A、自然灾害

B、非责任事故

C、责任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该事故属于____。

A、触电

B、火灾

C、中毒和窒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电石厂,因电炉违章压放电极造成4人灼烫死亡,重伤5人。厂炉面操作人员进行压料,但在刚压少数料还未摊开时,3号电极导电板以下的100mm处突然软断,电极遇融化状态的电石面而发生爆燃。将在炉面上工作的9名工人全部灼伤,烧伤面积最小为70%,最大者达94%。烧伤深度均在IⅡ至Ⅲ度,其中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____。
A、领导未在现场指挥

B、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定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D、作业人员位置有危险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3多万元。此作业环境中主要存在的危险因素是____。

A、机械伤害

B、电磁辐射

C、火灾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