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科学家重建地球地质历史上的大气成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可用样品。近年来,不少人开始关注琥珀,他们认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因此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由于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B.琥珀主要诞生于约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

C.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

D.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

提问人:网友xxxiao2019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B,占比38.46%
  • · 有4位网友选择 C,占比30.77%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15.38%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15.38%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7.***.***.1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4.***.***.22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9.***.***.2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99.***.***.18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9.***.***.1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4.***.***.1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50.***.***.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3.***.***.21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0.***.***.2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8.***.***.18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21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3.***.***.2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95.***.***.11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科学家重建地球地质历史上的大气成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相关的问题
第1题
5.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2008年5月26日,美国凤凰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科学家希望能够借此分析火星上的()进一步推断火星现在或者以前的环境是否适宜生命存在。

A.水和有机物

B.星核

C.大气成分

D.地质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
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孑L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l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 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
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
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 】,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 】,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要获得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的关键是()。A.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B.依靠计算机模型得出的预测

C.研究过去大气中气温的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D.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及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填在短文【】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猜测升高

B.预见攀升

C.预测提高

D.估计提升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
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请开始答题:阅读以下文字,完成36-40题。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l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 】,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 】,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科学家警告人们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即由大气污染物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其中包括由于燃烧木头、煤炭和石油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一位煤炭下业的发言人说,不必担心在最近的将来会发生的温室效应的影响,如果正如一些科学家所相信的那样,在未来一千年内地球将会面临另一个冰河期的话。因为这两场灾难将能够抵消掉。下列哪一项如果为真,将能够对该煤炭工业发言人的话提出最严重的质疑?()

A.地球上冰河时代的发生存在着一般的循环周期。

B.温室效应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已开始出现,并且可能在未来五十年内加重。

C.树木能够吸收低空大气层中的一些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树木不是污染物。

D.目前大气层中的绝大部分二氧化碳都不是由于燃烧煤炭而产生的,而是由于燃烧从广大的热带雨林森林中清理出来的树木而产生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火山喷发。研究人员相信,当岩浆升到地壳中后又无法突
破时,就有可能爆发超级火山。压力下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意味着当岩浆最终爆发冲出时,某广阔区域内的某一点将被完全毁灭。世界末日论认为,这种事件将喷发出数百万吨重的残骸,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让整个世界陷入到所谓的核冬天。最糟糕的是,它可能将部分地区的生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命都消灭干净。这段文字主要揭示的是:

A.世界末日论的基本观点

B.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

C.超级火山造成的危害

D.地球生命面临的威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题目:    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

A.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 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C. 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

D. 大气和海洋形成之后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