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2)昔者舜欲以乐传教天下。 (3)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4)厚敛以彫墙。

A.(1)与(2)不同,(3)与(4)相同

B.(1)与(2)相同,(3)与(4)不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不同

提问人:网友daphny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3.33%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2.***.***.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52.***.***.7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97.***.***.17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44.***.***.19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2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8.***.***.1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32.***.***.20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5.***.***.24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9.***.***.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对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凡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贳茁谷偃竹记》)

请回答:

(1)用文中词语说明,苏轼从文与可处学到了何种画竹技法?(1分)根据文中表述,简要概况这—技法的精髓。(2分)

(2)苏轼说他“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具体表现会是怎样?(2分)苏轼认为这是“不学之过”,从书画技艺形成的角度,“学”应指什么?(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必察其下(名词解释题)

必察其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中,"适"的意义是()

A、恰逢

B、调适

C、测度

D、又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分析下面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事责任。

(2)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证明“察传”观点的正面论据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②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③乐正夔一足 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⑤晋师三豕涉河 ⑥非也,是己亥也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吕氏春秋》对后世影响颇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 》、《 》和《离骚》等相提并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子夏之晋过卫”中,“之”的词性是 ,意思是 。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