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这一次抗击疫情之前,我国曾经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抗瘟疫的斗争,发生在()

A.1958年、2003年

B.1958年、2008年

C.1964年、2003年

D.1971年、2003年

提问人:网友webiso2001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D,占比5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8.***.***.1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2.***.***.15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9.***.***.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47.***.***.13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59.***.***.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0.***.***.23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5.***.***.10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38.***.***.8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10.***.***.1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42.***.***.69]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这一次抗击疫情之前,我国曾经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抗瘟疫的斗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2年前那场肆虐中国、震动世界的非典疫情,让我们顿然意识到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体制并没有使瘟疫的威胁远离现代社会。这一事件开始促使人们更多去关注疾病和医疗的历史,反省现代的卫生保健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医疗史研究开始兴盛,而“生命史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正是对中国医疗史研究意义与前景的最好诠释。

“生命史学”的核心是要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生命意识,让其回到人间,聚焦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探究的是历史上有血有肉、有理有情的生命,不仅要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物质、制度和环境等外在性事务,同时更要关注个人与群体的生命认知、体验与表达。对于“生命史学”,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加以阐发:一、历史是由生命书写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探究历史时关注生命、引入生命意识是理所当然的。二、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能动的。这就是说,历史固然有结构、有趋向,但历史的演变不是所谓的结构可以全然决定的。鲜活而能动的生命不仅让历史充满了偶然性和多样性,也让书写丰富、复杂而生动的历史成为可能并且变得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文化的意义与影响,更多引入新文化史等新兴史学思潮的理念和方法。三、健康是生命的追求和保障。这表明,虽然生命史学探究的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医疗史,但直接关注健康并聚焦于健康的医疗史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举起生命史学的大旗,在生命史学的视野下开展中国医疗史研究,那么,其意义就不仅仅在于弥补以往的历史研究忽略疾病、医疗这一人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缺憾;更重要的还在于,其作为一项新兴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强化生命意识,通过引入和实践一些新的学术理念和方法(如新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等),从方法论上推动史学发展。不仅如此,它还将有利于从医学人文角度更好地展现疾病和医疗的社会文化维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疾病与医疗问题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社会文化问题。

当下的中国医疗史研究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医疗健康问题必将更为关注和重视,也自会对这些问题作出更多的叙说和思考。这种重视,必然会促动人们更多地从现实乃至历史角度去思考疾病、医疗的本质,并省思当今通行医疗模式和认知困境。

——节选自余新忠:《生命史学:医疗史研究的趋向》,《人民日报》2015年6月3日

1、下列哪部古籍最接近医疗史研究的对象?()

A、《本草纲目》

B、《吕氏春秋》

C、《论语》

D、《孙子兵法》

2、自20世纪初以来,中医在多个舆论场中饱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命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亦为世界人民作出了特定的贡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即可作为例证之一。那么,屠呦呦是第()位获得诺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A、一

B、二

C、四

D、三

3、瘟疫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并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下列属于瘟疫范畴的都有哪些?()

A、天花

B、鼠疫

C、佝偻病

D、流感

4、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曾有一句名言——“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历史清楚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却不能告诉我们麦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人类的愚蠢之处。”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法布尔所谓的“死亡的战场”和“皇帝私生子”通常指的是哪类研究?()

A、政治史

B、文化史

C、医疗史

D、军事史

5、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历史现象提示我们()

A、研究疾病亦是研究历史的工作之一

B、疾病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C、理解和把握疾病因素可以更好地阐释历史现象

D、医疗史观是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目前,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有瘟疫和()两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说鼠

老鼠,北方俗称耗子,大概是人类最熟悉也是最痛恨的动物。按照动物学分类,鼠是啮齿目动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不算差别较大的袋鼠和松鼠,其种类就超过180多种。老鼠对气候及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所以,地球上老鼠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类。

老鼠无犬齿,门齿却很发达,且无齿根,终生不断生长,需常常啮物以不断磨短,所以尤爱啃“硬骨头”。故老鼠对建筑物、仪器、电缆、图书、文物、家具、乃至桥梁、堤坝的破坏及危害极大。老鼠的食物主要还是以植物为主。据统计,一只老鼠每年要吞食和糟蹋十几公斤粮食。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可够全球人类吃两个月。无怪乎俗语要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对人类来说,老鼠最可怕、最危险的危害是它们能传染多种致命的疾病。在上几个世纪中,鼠疫数次流行曾使几千万人死亡。如今,老鼠配合跳蚤使鼠疫和埃波拉出血热在印度和非洲又大施淫威,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类又一次面临着瘟疫的威胁。

人类与老鼠的斗争历来就没有停止过,利用老鼠的天敌消灭老鼠是最有效的方法。老鼠有三大天敌:猫头鹰、蛇和猫。猫头鹰昼伏夜出捕食老鼠,是著名的捕鼠能手。蛇更是老鼠克星,如果住宅内有一条家蛇,那么,老鼠必将销声匿迹。老鼠见了猫,其机警、灵活、狡猾瞬间全变成“仓皇逃窜”,最后“束手就擒”,成为猫的美餐。

鼠年说鼠,当然也要说说老鼠的益处。老鼠能够预感某些灾害性天气和天灾,如洪水、地震等。由于老鼠身体器官、生理功能和灵长类动物较接近,因此医学家和科学家常用鼠做各种实验。对于我们无所不吃的中国人来说,鼠肉也是一个可待开放的食物资源。鼠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什么动物一旦能被人类作为一种偏爱的食物,那么它们就有灭顶之灾的危险。希望有朝一日老鼠会成为稀有动物。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

(1)作者引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俗语的目的是什么?(7分)

(2)请你说说第一段中“大概”一词所体现的说明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7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我国第一本温病学专著是()

A、《瘟疫论》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湿热病篇》

E、《温热经纬》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当时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A、结核杆菌

B、埃博拉病毒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鼠疫杆菌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正式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日期是( )

A、2020年2月4日

B、2020年2月14日

C、2020年1月14日

D、2020年1月24日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我国基本上消灭了天花的年份是( )

A、1962年

B、1958年

C、1964年

D、1961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中国古代有两次大规模的瘟疫分别发生在( )

A、唐代末年、明代初年

B、清代初年、宋代初年

C、东汉末年、明代末年

D、明代末年、清代初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隔离病源的方法来防止瘟疫的传播最早出现在( )

A、唐代

B、清代

C、汉代

D、明代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