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请用文字阐述参与和体验“人际交往”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枕头法”增强自己的“同理心”水平,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问人:网友music0821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抱歉!暂无答案,正在努力更新中……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请用文字阐述参与和体验“人际交往”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
流。该教师运用的是()。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谈话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面哪项不是团体辅导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A.确定团体辅导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B. 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C. 甄选团体成员

D. 老师自己的心灵成长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该教师运用了()。

A.谈话法

B.讲解法

C.演示法

D.示范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请你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并简述“同理心”和“用户体验”的关联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关于同理心,说法正确的有?

A.同理心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

B.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的

C.同理心指一个人能够体会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D.具备同理心的人具备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关于开始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开始活动能够调动团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活跃团体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

B. 开始活动保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果达成。

C. 开始活动用时较长才能达到效果。

D. 开始活动可以与团体的主题活动相关联。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学校心理支持网络系统的构成有:教师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和同学互助等。

学校心理支持网络系统的构成有:教师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和同学互助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小组合作(2-4人)实训作业: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小组合作(2-4人)实训作业: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实训结束后请写好辅导反思。 具体要求: 1.辅导主题:选择符合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发展共性问题选题(2分)。 2.主题分析:能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的概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清晰,分析正确(10分)。 3.辅导目标:陈述正确,重难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5分) 4.辅导方式:多样、恰当、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3分) 5.辅导过程:能达到辅导目标,辅导过程完整。设计中符合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的设计理念,能围绕辅导目标进行活动开展与情境创设,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0分) 4.辅导反思:能对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简要阐述,对设计的合理性、优缺点进行理性客观评价,实施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自己的思考并且有更好的改进等方面,字数不少于1500字。(40分) 5.活动方案设计:格式规范完整,按要求撰写,详细具体。(10分) 6.PPT制作:富有童趣、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配图或文字清晰规范。(10分) 附录心理活动课提纲: 辅导主题:……………… 辅导对象:……………… 主题分析:……………… 辅导目标:……………… 重点难点:……………… 辅导时间:……………… 辅导方式:……………… 辅导前准备:……………… 辅导场地:……………… 辅导过程:……………… 一、…………………… (一)…………………… …………………… …………………… ………………………… 小结: (设计思路:……) 二、…………………… (一)…………………… …………………… …………………… 三、 四、总结 辅导反思: 说明:请将辅导方案与反思合并写在对话框里,PPT请使用附件形式。同组同学可使用同一个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与PPT,但辅导反思必须是一人一份,不能抄袭,凡是辅导反思抄袭者该项得分为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同理心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C.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D.物我两忘,心无旁骛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