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鲁迅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下面名言中,与鲁迅这句话的内涵相似的有()

A.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B.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提问人:网友cccllll1850749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0%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0%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47.***.***.14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2.***.***.2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7.***.***.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81.***.***.1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99.***.***.7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7.***.***.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4.***.***.8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6.***.***.16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0.***.***.9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91.***.***.6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鲁迅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可以作为文章第②段论据的一项是()

A.鲁迅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 博然后专

B.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C.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D.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读书方法有哪些

读书重在选择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2016山东省临沂市语文中考试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治学大多走过一条共同的道路。由博返约,精修一门,是治学的真谛。各种学科都应了解一些,但某些学科应该知道其中的一切。正如鲁迅所说:“读书‘浏览 ’是重要的,但光‘浏览’不行,那样会成为‘杂耍’,是不会有成就的。应该在‘浏览’的基础上,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擅长的一门或几门。”在这方面,列宁是个极 好的范例。列宁从小就有广泛的读书兴趣,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但当他投身革命以后,便在博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科学,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终于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知,博是弓,专是箭。 只博不专,弓便无用;只专不博,箭飞不远;既博又专,弓响箭飞,才能准确中的。这段话的主旨是()

A.治学的真谛在于获取知识博观而约取

B. 列宁有博也有专,为他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

C. 读书的时候要在浏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擅长的一门或几门

D. 广博与专精的结合是治学的必由之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长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

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

D.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2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部和奸诈。3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4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5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6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7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8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将“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这一句插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
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涵义是:

A.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味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陈平原先生说,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
陈平原先生说,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

A.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

B.你对现实妥协了

C.你对虚拟妥协了

D.你对生活妥协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梁实秋主张文学应当________ “永恒不变的人性”,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而鲁迅与之尖锐对立,不
承认“永恒不变的人性”,强调文学的政治属性。现在看来,鲁迅自有其深刻之处,但梁实秋那些专讲吃喝玩乐的文字,经历历史的________之后,证明也有其恒久魅力。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关注 沧海桑田

B.揭露 时过境迁

C.反映 大浪淘沙

D.表达 去伪存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梁实秋主张文学应当_____“永恒不变的人性”,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而鲁迅与之尖锐对立,不承认
“永恒不变的人性”,强调文学的政治属性。现在看来,鲁迅自有其深刻之处.但梁实秋那些专讲吃喝玩乐的文字,经历历史的____之后,证明也有其恒久魅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关注 沧海桑田

B.揭露 时过境迁

C.反映 大浪淘沙

D.表达 去伪存真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