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中国古代,法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典章制度意义上的规范;另一方面是道理、天理或类似的行为范式。

提问人:网友v110110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在中国古代,法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典章制度意义上的规范;另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分析下列材料:

①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的所有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等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但该修正案的实施情况却令人尴尬——在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性违反禁酒令的活动。一方面,酒价狂飙,致使贩运私酒成了一种职业,人们从这种“非法”贸易中获取暴利,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此类活动的黑社会组织;另一方面,执法者对此无能为力,许多私酒贩子甚至买通警察、使用暴力等。

②孟德斯鸠说,一个国家不可能瞬息把宗教、风俗、习惯都改变了。卢梭也认为习俗对法律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他甚至把习俗称之为法律。他说,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制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的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

③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子说:“高不可及者不可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以为国欲”。

④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说,“法的生命不是逻辑的,而是经验的。”

⑤美国法学家弗兰克对1914年一1916年纽约市治安法院的几千个轻罪案件进行了调查,不同法官即便是对于同一类型的违法行为往往有不同的判决结果,有时候这种差异达到了惊人程度,其中一个法官在处理的546名被指控酗酒的人中,他只释放了一人而其他人都定罪;另一个法官审理的673名被控酗酒的人中,531名被释放。在扰乱秩序的案件中,一个法官释放了18%,另一个法官释放了54%。

问题:

(1) 试用法律调整效果的基本理论分析材料①;

(2) 试从上述材料归纳出影响法律调整效果的各种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有关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有( )

A.中国古代即存在作为国家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B.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C.宪法一词在古代和近代发生了质的变化

D.词源意义上的宪法在中国古代已有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主观法即权利,客观法即制定法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法律无法被还原为命令,因为命令并不具有规范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篇《为权利而斗争》在国内亦存在“为法权而斗争”等译名,这是由德语单词“法(Recht)”具有双重含义所导致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英语国家中,亦存在着“法”与“正义”、“权利”在语词上纠缠不清的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法律的普遍性意指,法律规范总是无差别地适用于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体国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法律规范只调整外在行为,而不调整内在思想,这是法律与道德规范的重要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国家意志,法律的认可则否。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