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2004年5月,S出版社未经作者X许可出版了他的一部小说。该小说20年前已出版,但此后从未重印或再版。2006年6月,作者X在书店买到该图书,并于2006年8月提起诉讼。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S出版社的行为不属于"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 S出版社的行为属于"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

C. S出版社没有侵犯作者X的发表权

D. 该侵权行为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作者X已丧失实际意义上的诉讼权

提问人:网友jsycyw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94.***.***.2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2.***.***.5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4.***.***.17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61.***.***.10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4.***.***.19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92.***.***.2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58.***.***.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1.***.***.54]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2004年5月,S出版社未经作者X许可出版了他的一部小说。该…”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作者A在《投稿指南》一书上发现《食品大观》杂志的地址,于2003年12月10日向该杂志投了一篇文章《馒头与面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原文约1550字。他还随文章附上一封信,表示仅仅把该文章的非专有报刊形式出版权授予给该杂志。到2004年1月15日未见回音,他就写信给该杂志询问,重申授权事宜,但一直未收到任何反馈。不料,到了

2004年3月5日,《食品大观》给A寄来稿酬50元和样刊(2004年2月号)。

A颇感不平,打电话到《食品大观》杂志社,认为该社没有在规定期限回音,现又发表此文,侵犯了自己的权利。该社的回答是:该社在2003年的每期上都刊登了"投稿须知",说明该杂志的用稿期限是2个月;稿酬标准为50元/千字;文章发表后,杂志社享有1年的专有出版权,未经同意,其他任何报刊社、出版社不得转载。该杂志社并没有侵权。而且A还注意到编辑对该文作了文字上的改动和删减,少了70字。他认为应得稿酬应该是100元。

不久,A和《食品大观》杂志社几乎同时发现,B出版社未经许可,于2004年4月出版了由汇编者C编选的《中外饮食文化概览》,收入《馒头与面包》一文,说明"作者A著,《食品大观》2004年2月号发表"。二者都认为,B出版社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专有出版权,要求B出版社承担相应责任。B出版社辩解其在出版合同中要求汇编者C保证取得所有作者的著作权,所以不应承担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已故名人L的后裔W,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创作了《L的儿女们》。S出版社于1999年1月出版了该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研究L生平及其家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2001年5月,某大学教师Z找到H出版社,称自己创作了一部分析研究L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式的书稿,名为《L教子有方》,拟委托H出版社出版。H出版社分析了《L的儿女们》出版后的社会反响,认为该类图书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在进行三级审稿

A.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B.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报酬

C.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D.剽窃他人作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
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甲出版社在稿酬支付时间方面是否有过错?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某出版社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为纪念建国50年,作家张某于2004年2月写成报告文学《伟大的祖国》一书的初稿,5月修改文稿,7月出版社出版,9月经版权登记,问张某从()起取得正式出版的《伟大的祖国》一书的著作权。

A.2月

B.5月

C.7月

D.9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取2位。)2004年1月,某高

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取2位。)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家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 000册以下(含5 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 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 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 000侧,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 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 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 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述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先经过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问题一:甲出版社给陈某的预付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问题二:甲出版社在2004年底应该支付给陈某的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问题三:甲出版社在2005年底应该支付给陈某的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远?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问题四: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侵犯了陈某的权利?

问题五: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权利?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些行为侵犯了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A.张某未经王某许可,发表了王某创作完成的小说

B.郑某为谋取个人名利,在许某创作完成的作品上署名

C.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的许可,使用了其出版的图书的版式设计

D.丙电视台未经歌星张某许可,录制了其表演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2001年5月,某大学教师Z找到H出版社,称自己创作了一部分析研究L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式的书稿,名为《L教子有方》,拟委托H出版社出版。H出版社分析了《L的儿女们》出版后的社会反响,认为该类图书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在进行三级审稿后同意接受出版。Z在出版合同中承诺,如果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情况,由其承担全部责任。2002年4月H出版社出版发行《L教子有方》。但是,经读者反映和专家检查对比,证实《L教子有方》全书有十分之一的篇幅约2万多字抄自《L的儿女们》。Z的侵权行为属于()。

A.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B. 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报酬

C.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D. 剽窃他人作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999年6月N出版社出版《××帆》一书后,发现Q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的《××河》一书的作者、内容均与《××帆》相同。N出版社即向人民法院起诉Q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Q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但Q出版社反诉N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N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经法院调查,作者周某于1998年5月将《
1999年6月N出版社出版《××帆》一书后,发现Q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的《××河》一书的作者、内容均与《××帆》相同。N出版社即向人民法院起诉Q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Q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但Q出版社反诉N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要求N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经法院调查,作者周某于1998年5月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 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50年,德国的《版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 70 年。假如某德国作者已去世60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66)(66)

A.我国M出版社拟在我国翻译出版该作品,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方可在我国出版发行

B. 我国M出版社拟在我国翻译出版该作品,不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可,就可在我国出版发行

C. 我国M出版社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将该翻译作品销售到德国不构成侵权

D. 我国M出版社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将该翻译作品在我国销售构成侵权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