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

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评价机制的教育活动。()

提问人:网友15***739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

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打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凸
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于是进行了10年的实践探索,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初期开发——形成课程开发之路。根据学生,家长的意见,结合我国教育目标和学校办学目的,依照学生年龄特征,确立10校本课程。 2,调整——完成每门课的框架。针对目标零散的问题,学校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对“教案”进一步调整,完成每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课程的目标相呼应,形成比较完善的框架。 3,提升——完善整体课程结构。学校不断采取措施对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加以调整和解决,使课程不同于一般教案,它更偏向于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学习资源和途径,强调内容生动性,趣味性,科学性,由活动目标,活动选择,活动建议,小资料等组成。经过这10年的探究,打一小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你认为虎山小学的小本开发是否成功 为什么 2、 虎山小学的案例如何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才兴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减轻负担,办出特色,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提出了“以爱育爱,关注发展,育人无小事,无处不课堂”的教育理念,对于特色学校建设,坚持“四个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此案例中,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是 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学校号召教师根据所教科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教数学的张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在"搞花活",根本没用,有干这的时间,不如带学生多做几道题。张老师的想法()

A.正确,开发这类课程就是耽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会影响升学率

B.错误,现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搞

C.正确,不同科目的情况不同,数学课没法开发,多做题最重要

D.错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更有教育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学校号召教师根据所教科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教数学的张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在"搞花活",根本没用,有干这的时间,不如带学生多做几道题。张老师的想法()。

A.正确,开发这类课程就是耽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会影响升学率

B. 错误,现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搞

C. 正确,不同科目的情况不同,数学课没法开发,多做题最重要

D. 错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更有教育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特征——以校为本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是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A.校本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案例分析题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
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阅读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请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案例分析题 长期以来, 中 国 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 教学计划 、
一套 教学大纲 和一套 教材 ,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 国家教委 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明确提出: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阅读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请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