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布莱克认为,传统社会人口很少流动,人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地区,关系亲密,适合于用调解,家长、族长的权威等非法律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而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组织或城市搬迁到另一个组织或城市,到处遇到的都是陌生人,因而法具有更大的潜力发挥作用。从社会调整的角度来说,以下认识中,错误的是:( )

A.非正式的社会调整,如上面所说的非法律手段,在一个有着密切关系的小团体内部具有重要作用。而正式的社会调整,如法律手段的调整,在人们相对陌生的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B.社会调整分为不同的形态,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调整形态也不同,如在传统社会,就是调解型的社会调整形态;在现代社会,就是法律型的社会调整形态。

C.传统社会中,人们关系比较亲密,纠纷的解决多是通过自己解决的社会调整方式。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关系比较疏远,纠纷则主要通过第三方解决的社会调整方式解决。

D.传统社会中,纠纷的解决总要倚靠调解或是家长、族长的权威,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社会调整方式;而在现代社会,纠纷的解决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社会调整方式,是一种外在的调整方式。

提问人:网友anonymity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66.***.***.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8.***.***.19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5.***.***.19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6.***.***.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5.***.***.6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10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25.***.***.2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51.***.***.23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47.***.***.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6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66.***.***.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8.***.***.19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5.***.***.19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6.***.***.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5.***.***.6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10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25.***.***.2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51.***.***.23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47.***.***.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63]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布莱克认为,传统社会人口很少流动,人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地区,关…”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城市发展流动性加强,造成了什么问题?( )

A、环境问题

B、交通问题

C、流动人口问题

D、住房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汽车的普及,人口流动性增加,跨地域就业,加速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布莱克在《法律的运作行为》中说:“极端之间产生的文化差异解释了国家和法律的出现。例如,在非洲,在现在的博茨瓦纳的恩格瓦图人、南非的祖鲁人、赞比亚的本巴人、乌干达的班严科勒人、尼日利亚的科德人以及其他部落的人之间产生的一个国家。这里每一个都是‘不同国家的混合体,每种人都知道他们各自的祖先和历史’。现反,在肯尼亚的罗格里人、加纳的塔伦西人或苏丹的努尔人中则不存在这种情况,比较说来,他们都是同质的。假设文化多样性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不变,你们比较各种社会就会发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文化越多样的地方,法律也就越多。”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的产生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很难产生于同质的文化,但却容易产生于交融异质文化中。

B.肯尼亚和苏丹的原始部落之所以没有产生法律,是因为本部落的成员其文化的单一性,人们对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不正当的行为有着共同的理解,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

C.博茨瓦纳、南非、赞比亚、乌干达和尼日利亚等地的部落中之所以能够产生法,异质文化的交融起了重要作用。

D.法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社会文化并无关系。无论是在异质的文化中,还是在同质的文化中,法都是必然产生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下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法产生的过程中,原来平等的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为不平等的阶级对立关系。

B.在法产生的过程中,氏族首领倚靠传统维持的道德式的权力演变为从社会中产生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权力。

C.在法的产生过程中,氏族中原来主要靠自己解决纠纷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依靠专门解决纠纷的机构——法庭、警察、监狱来解决。

D.在法的产生过程中,氏族首领的威信逐渐增加,从而能够他个人制定规则能够得到氏族成员的认同,成为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庄子·盗跖》中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社会调整方式,主要是:(  )

A.内在的社会调整方式。

B.个别性社会调整方式。

C.非正式的社会调整方式。

D.规范性社会调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社会调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以下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正确的是:(  )

A.按照社会调整作用于人们行为的方式和人们服从它的原因,可将其分为内在调整和外在调整。

B.外在的社会调整根据其作用于人们行为压力的方法,可以分为肯定性的社会调整和否定性的社会调整。

C.社会调整根据其是否由正式的社会组织实施,可以分为正式的社会调整和非正式的社会调整。

D.社会调整根据其是否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可以分为规范性社会调整和个别性社会调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恩格斯在谈到氏族制度时,曾多次使用了“法庭”、“审判”之类的词,对此,以下理解中,错误的是:(  )

A.恩格斯在描述母系氏族时,使用上述词汇是为了方便起见,而并不是具备现代意义内涵的术语。

B.恩格斯在描述父系氏族时,多次使用上述词汇是因为这个时期正处于氏族组织和氏族规范正向国家与法演变的过程中,出现“法庭”、“审判”等词语也是合乎逻辑的。

C.恩格斯并未将原始社会习惯和法?昆同起来,并没有将它们视为法的不同形态。

D.恩格斯认为,法是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原始社会的习惯应是法的最初形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马林诺夫斯基说:“法是赋予一方以权利,另一方以责任的有约束力的义务,它是由社会结构所固有的相互性和公开性的特殊机制有效地维持的。”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来分析,以下对马林诺夫斯基的话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马林诺夫斯基仅仅注意到了法的一些外部特征,如具有约束力,但是,却割裂了法与阶级的固有联系,从而导致了将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视为法。

B.恩格斯在谈到氏族制度时,也使用了“法庭”的概念,故而,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法。

C.法是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体系,虽然原始社会中,并不存在法的标志性符号的东西。如法庭、监狱和警察,但是,原始习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维持氏族秩序的规则体系,故而,马林诺夫斯基关于法的定义是正确的。

D.无论文明社会还是野蛮社会,只要有规则,就有法律,法律是具有公开性和相互性的特殊社会机制维持的体系,故而,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都是存在法的。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