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有关止血带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气压力上肢以高于动脉收缩压50mmHg,高于下肢100mmHg为宜

B、充气持续时间上肢不超过1h,下肢不超过1.5h

C、上肢止血带应放在上臂中1/3处,胫骨或足部手术则应尽量靠近腘窝

D、松开止血带应缓慢,给予机体足够代偿时间

E、松开时可出现一过性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提问人:网友xiaoleifeng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有关止血带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关于使用止血带时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包扎部位要准确

B.加衬垫

C.止血带松紧要适度

D.标记要明显

E.尽可能的长时间包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修订)

A.扎止血带时间越长越好

B.必须做出显著标志,注明使用时间

C.避免勒伤皮肤

D.敷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哪项对手部创伤出血止血的说法是错误的()

A.局部压迫包扎止血

B. 大出血时,采用止血带

C. 寻找出血点结扎止血

D. 止血带应缚于上臂上l/3部位

E. 使用止血带应定时放松,每小时5~10分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关于止血带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对乳胶过敏的人

B.结扎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5-6cm处

C.结扎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8-10cm处

D.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最多不可超过120s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哪项对手部创伤出血止血的说法是错误的()

A.局部压迫包扎止血

B.大出血时,采用止血带

C.寻找出血点结扎止血

D.止血带应缚于上臂上l/3部位

E.使用止血带应定时放松,每小时5~10分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关于火线救护说法错误的是()。

A.火线救护是在敌我双方交火环境下实施的救护

B.突出士兵的自救与互救,在火力回击或有效躲避的前提下

C.“高而紧”的应用止血带,适当配合使用有效止血材料

D.第一根止血带止血效果欠佳,于远心端使用第二根止血带

E.止血带尽量避开关节部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粒缺期出血的观察处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粒缺期出血的观察处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监测血小板数值

B、血小板<20×109∕L绝对卧床休息

C、静脉穿刺扎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扎止血带的位置可适当垫衣服

D、使用输血核对表,保证安全输血

E、冲洗外阴时,防止便盆边缘硌伤皮肤,铺垫无菌巾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关于头皮扎条形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宽2.5cm的扁平蓝色条形止血带,患者在静脉使用化疗药物时应用

B.止血带保持带状,避免扭曲,避免造成头皮勒痕引起疼痛、局部肿胀等不适

C.以近心端颞动脉搏动消失为标准,以达到暂时阻断头皮血供的目的

D.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每小时记录1次,1~2h患者感到头胀和头皮麻木时,松开止血带5min

E.液体滴速控制在10滴/min,以减少药物进入头皮;;化疗药物输完后,继续扎1~2h即可去掉止血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关于安全注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前查看药物的有效期,检查药物有无悬浮物、异物、沉渣等,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

B.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

C.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至少消毒一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D.采血用垫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有关静脉注射错误的叙述是

A.消毒使用2%碘酊待干后用70%乙醇脱碘

B.为保护静脉,由近端到远端选择血管

C.止血带系于穿刺点6cm以上

D.见回血再推注药物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