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宰我称赞孔子“贤于尧舜远矣”的记载出自()。

A.《荀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提问人:网友beyondcy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B,占比50%
  • · 有4位网友选择 A,占比40%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8.***.***.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8.***.***.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5.***.***.9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46.***.***.8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3.***.***.2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06.***.***.23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6.***.***.16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7.***.***.17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09.***.***.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02.***.***.8]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宰我称赞孔子“贤于尧舜远矣”的记载出自()。”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论语·阳货》记载,宰我询问三年之丧时间太长,可否减为一年,孔子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淮南子·汜论训》说“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礼记》里又记载了子游问丧具的故事,孔子回答说:“称家之有亡(无)。”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孔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判断在殡葬问题上,孔子的观点是()

A.隆丧厚葬

B.简丧薄葬

C.轻形式而重内容,即更重视表达内心的哀悼之情

D.轻内容而重形式,即好的葬礼、葬具更能表达对死者的尊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应当“吾日三省吾身”。

A. 孟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墨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_。(《论语·里仁》)

A、游必禀告

B、游必有方

C、游必有所

D、游必留言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以下题(共12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 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 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 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 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臣闻之,水 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 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 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 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 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 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 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 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 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 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学记》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孔子说“参也鲁”,“鲁”一指老实,二指( )。

A、鲁国

B、迟钝

C、粗鲁

D、勤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弟子是( )

A、子贡

B、颜回

C、曾参

D、闵子骞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曾参晚年对孔子“一以贯之”的理解是( )

A、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吾日三省吾身

D、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曾子曰:(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A、君子 仁

B、士 仁

C、士君子 义

D、君子 家国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