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

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C.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

D.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

提问人:网友154336271 发布时间:2022-09-2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3.33%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22.***.***.1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3.***.***.10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67.***.***.20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18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4.***.***.22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8.***.***.2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2.***.***.17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05.***.***.6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54.***.***.144]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思想背景有()

A.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此领域的研究几近中断,意识形态化的学术空气亟待拨正

B.国门重开后新的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涌人,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域

C.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繁荣

D.二三十年代的文化论战开拓了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论域,三四十年代诸多具体的文化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实绩,为之准备了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发表于哪一年?

A.1931年

B.1937年

C.1935年

D.1921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大论战中, 美国反对:

A.信息自由流动

B.主权国家管理国际传播的权利

C.非市场化媒介制度

D.文化帝国主义批判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中国五四运动到40年代,出现的三次著名论战有()。

A.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B.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C.东西方文化关系论战

D.实证主义与意志主义的论战

E.东西方礼仪的论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的斗争中,先后形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两个政治派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大论战的内容是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民国时期思想的重要交锋有()
民国时期思想的重要交锋有()

A.问题与主义之争

B.东西方文化之争

C.科学与人生观之争

D.社会史大论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危亡日益严重。在中国共
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2月9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活动,这就是著名的()。

A.一二·一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
要求达到满足。”列宁也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没有革命的条件与革命形势,任何人、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制造革命”。 材料2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其中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加以了针锋相对的批判。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兼评“告别革命论”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实践。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八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在《中国焦点2006》评出的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

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19世纪末,守旧派与维新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

A.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使中国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D.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