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提问人:网友154336271 发布时间:2022-10-18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7.5%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7.5%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0.***.***.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23.***.***.24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6.***.***.2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5.***.***.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89.***.***.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6.***.***.20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43.***.***.230]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元史·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

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

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

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某重要部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该部门最可能为()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吏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某重要部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该部门最可能为()

A. 尚书省

B. B.门下省

C. C.中书省

D. D.吏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有效地管辖这些地区,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中书省

C.实行监察制度

D.实行行省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宋末金初,张店渐为兴旺。张店之地名,始见于元代(1343—1344年)编纂的《金史地理志》。当时,张店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般阳路,为般阳路三镇(张店、金岭、颜神))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元朝地方上实行军政合一,设立机关包括()

A.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B.军民总管府

C.巡检司

D.宣慰司

E.招讨司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A. 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元二十三年六月)括诸路马,凡色目人有马者三取其二。汉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元二十三年六月)括诸路马,凡色目人有马者三取其二。汉民悉入官。敢匿与互市者罪之。 ——《资治通鉴后编》卷155 材料二:更定荫叙格,正一品子为正五,从五品子为从九,中间正从以是为差,蒙古、色目人特优一级。 ——《元史.成宗纪》 材料三:帝览《贞观政要》,谕翰林侍讲阿林铁木儿曰:“此书有益于国家,其译以国语刊行,俾蒙古、色目人诵习之。” ——《元史.仁宗纪》 材料四:“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郡府幕官之长,并用蒙古、色目人。禁汉人、南人不得习学蒙古、色目文字。” ——《元史.顺帝纪》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析材料三显示出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评价一下元代的民族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