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采用导管法施工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的埋管深度不得小于1.0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埋管

深度宜为2.0~6.0m。()

提问人:网友tangyu92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采用导管法施工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的埋管深度不得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灌注首批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埋深应不小于()m。

A.0.5

B.0.8

C.1.0

D.1.2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城市桥梁工程跨越既有外环道路,桥梁最大跨度35m,桥下净空18m。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首批基桩的低应变检测报告出现断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检查记录显示:导管埋深在0.8~1.0m之间。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在类似工程经验基础上对支架性能进行了验算,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技术交底。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应控制在()m。

A.0.5~1

B.1~2

C.2~6

D.6~8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场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
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第6题:下列措施不是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措施是()。

A.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

B.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振捣

C.避免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D.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场景】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较

【场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 6~8 问题。

第 6 题 下列措施不是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措施是()。

A.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

B.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振捣

C.避免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D.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桥梁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地质依次为2m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工艺成孔,成孔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固定好,对导管接头进行了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30cm,混凝土坍落度180m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甲方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为1.2m,随后的灌注连续均匀地进行。当灌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背景资料某特大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为(75+6×20+75)m,桥址区地层从上往下一次为洪积土、第

背景资料

某特大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为(75+6×20+75)m,桥址区地层从上往下一次为洪积土、第四系河流相的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砂卵石土、软岩。主桥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墩位8根桩,对称布置。其中1、9墩桩径均为Φ1.5m,其余各墩桩径为Φ1.8m,所有桩长均为72m。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该桥位处主河槽宽度为270m,4~6桥墩位于主河槽内,主桥下部结构施工在枯水季节完成,最大水深4.5m。考虑到季节水位与工期安排,主墩搭设栈桥和钻孔平台施工,栈桥为贝雷桥,分别位于河东岸和河西岸,自岸边无水区分别架设至主河槽各墩施工平台,栈桥设计宽度6m,跨径均为12m,钢管桩基础,纵梁采用贝雷衍架、横梁采用工字钢,桥面采用8mm原钢板,栈桥设计承载能力为60t,施工单位配备有运输汽车、装载机、切割机等设备用于栈桥施工。

事件二:主桥共计16根Φ1.5m与56根Φ1.8m钻孔灌注桩,均采用同一型号回旋钻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钻机钻进速度均为1.0m/小时。钢护筒测量定位与打设下沉到位另由专门施工小组负责,钻孔完成后,每根桩的清孔、下放钢筋笼,安放灌注混凝土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钻机移位及钻孔施工安全,考虑两个钻孔方案,方案一:每个墩位安排2台钻机同时施工;方案二:每个墩位只安排1台钻机施工。

事件三:钻孔施工的钻孔及泥浆循环系统示意图如图5-1所示,其中D为钻头、E为钻杆、F为钻机回转装置,G为输送管,泥浆循环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事件四:3墩的,1桩基钻孔及清孔完成后,用测深锤测得孔底至钢护筒顶面距离为74m。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直径为280mm的钢导管,安放导管时,使导管底口距离孔底750px,此时导管总长为76m,由1.5m、2m、3m三种型号的节段连接而成。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保证首批混凝土导管埋置深度为1.0m,如图5-2所示,其中H1为桩孔底至导管底端距离,H2为首批混凝土导管埋置深度,H3位水头(泥浆)顶面至孔内混凝土顶面距离,h1为导管内混凝土高出孔内泥浆面的距离。

事件五:3墩的1桩持续灌注3个小时后,用测深锤测得混凝土顶面至钢护筒顶面距离为47.4m,此时已拆除3m导管4节、2m导管5节。

背景资料某特大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为(75+6×20+75)m,桥址区地层从上往下一次为洪积

图5-1 钻孔泥浆循环系统示意图

背景资料某特大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为(75+6×20+75)m,桥址区地层从上往下一次为洪积

图5-2 混凝土灌注示意图

事件六:某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钻孔过程中,采用空心钢制钻杆。

(2)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对导管进行压气试压试验。

(3)泵送混凝土中掺入泵送剂或减水剂,缓凝剂。

(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注意测量缓凝土顶面高程,灌注至桩顶设计标高时即停止施工。

(5)用于桩身混疑土强度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置于桩位处现场,与工程桩同条件养护。

问题:

1、事件一种,补充栈桥施工必须配置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结合地质水文情况,本栈桥施工适合采用哪两种架设方法?

2、针对事件二,不考虑各桩基施工工序搭接,分别计算两种方案主桥桩基础施工的总工期,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施工?

3、写出图5-1中设备或设施A、B、C的名称与该回旋钻机的类型。

4、事件四中,计算h1与(单位m)与首批混凝土数量(单位:m3)(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π取3.14)

5、计算并说明事件五种导管埋置深度是否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6、事件六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

背景资料: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混凝土坍落度18cm。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城市桥梁工程跨越既有外环道路,桥梁最大跨度35m,桥下净空18m。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首批基桩的低应变检测报告出现断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检查记录显示:导管埋深在0.8~1.0m之间。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在类似工程经验基础上对支架性能进行了验算,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技术交底。对门洞式支架性能的验算不包括()。

A.稳定性

B.强度

C.刚度

D.耐久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桥梁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上浮、断桩等”知识点、考点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沿海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在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理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塌落度18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生一段时间发现有断桩事故.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则原因为什么?

4.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是?

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背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混凝土坍落度18cm。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问题

(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3)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