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关于非计划拔管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UEX率(‰)=同期该导管UEX例次数/统计周期某导管留置总日数×1000‰

B.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计算规则为确定每日零点病区住院患者某导管数之和

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需要提前拔除的导管,不属于非计划拔管

D.门诊患者和急诊抢救患者导管滑脱,不纳入非计划拔管

提问人:网友ixyhuangyu 发布时间:2022-07-23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3.***.***.8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35.***.***.2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15.***.***.5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03.***.***.11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50.***.***.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13.***.***.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61.***.***.22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3.***.***.67]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关于非计划拔管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非计划拔管率的二级指标()

A.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

B.胃肠管(经口鼻)非计划拔管率

C.CVC非计划拔管率

D.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后24小时内再插管率下列说错误的是()。

A.分子统计的是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后24小时内再插管率例次数

B.按计划拔除的气管导管24小时内的再插管术应在统计内

C.气管导管包含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D.非住院患者发生的拔管不纳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非计划拔管又称意外拔管,是指住院患者有意造成或任何意外所致的拔管,即医护人员在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个患者1天内非计划拔除胃管2次,非计划拔管例次数记为2。()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病区护理指标采集中,以下护理敏感指标属于过程指标的是()

A.护患比

B.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C.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D.胃管非计划拔管率

E.护士离职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防非计划性拔管的评估时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对存在低风险者每三天评估一次

B.对存在中风险者每周评估两次

C.对存在高风险者每天评估一次

D.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鼻饲管拔管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拔管前应向患者解释拔管的原因

B.拔管时应夹紧胃管末端

C.嘱患者做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

D.至咽喉处时,应减慢拔管速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我院发生的下列护理不良事件,居首位的是()

A、跌倒

B、非计划拔管

C、给药错误

D、药物外渗/渗出

E、针刺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有研究显示:与计划性拔管比,非计划性拔管后,插管重复率明显降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关于拔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拔管前后都要吸尽残留口、鼻、咽喉和气管内分泌物

B.吸痰动作轻柔,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C.拔管动作缓慢、轻柔,尽可能减轻患者不适

D.拔除气管导管后,及时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下列哪项属于前馈控制()

A.护理部查房

B.体检

C.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

D.医疗器械

E.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