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学生由于自己的作文好几次在班上作为范文念读,从此特别喜欢上作文课。从学习动机目标远近关系看,属于()学习动机。

A.主导性

B.辅助性

C.远景性

D.近景性

提问人:网友linweichang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C,占比6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6.***.***.1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7.***.***.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8.***.***.15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4.***.***.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9.***.***.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90.***.***.16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4.***.***.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8.***.***.19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6.***.***.1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7.***.***.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8.***.***.15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4.***.***.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9.***.***.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90.***.***.16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14.***.***.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8.***.***.19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某学生由于自己的作文好几次在班上作为范文念读,从此特别喜欢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材料: 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的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的优秀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身深情并茂地大声朗读者,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的站了起来,全班的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多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以后获得的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发现:原来问题还可以这么思考。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茶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茶”读成“图”,并严正的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该不该读“图”,应读“shū”(音“书”),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读法。”另一位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该是“shēn shū yù lǜ”,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受到了强烈震动,第二天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了慎重的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道的事实,检讨了怕“输面子”的错误。学生对此报以热烈掌声。事后好几位学生都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戒装》的体会文章。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教师的教育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

A.审美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

A.智力

B.动机

C.意志

D.兴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教师在上课时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又要注意到学生上课专心与否,这种能力属于()。

A.班级管理能力

B.课前准备能力

C.注意分配能力

D.教育观察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