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奥地利哲学家()说:人类灵魂在破坏大自然中受到损害。其中给人类灵魂带来最大损害的是“盲目的、失去理智的贪财”以及“折磨人的匆忙”。

A.赫舍尔

B.萨特

C.康拉德·洛伦茨

D.尼采

提问人:网友15***739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A,占比36.36%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27.27%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18.18%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18.18%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23.***.***.8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39.***.***.16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2.***.***.1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94.***.***.1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66.***.***.10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4.***.***.15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4.***.***.11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10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6.***.***.18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2.***.***.11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24.***.***.12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奥地利哲学家()说:人类灵魂在破坏大自然中受到损害。其中给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明了。然而人类在不断揭开自身和生物界秘
密的同时,伴随着深刻的忧虑。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同时据此认为很会增加人类的快乐与富足。这种情形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但实际上,人类总是被激情和才能所束缚。引用罗素的话,意在说明:

A.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

B.科学能增强人类的快乐和富足

C.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上,科学能为人类造福

D.如果脱离了理性的制约,科学有可能危害人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明了。然而人类在不断揭开自身和生物界秘
密的同时,伴随着深刻的忧虑。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同时据此认为很会增加人类的快乐与富足。这种情形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但实际上,人类总是被激情和才能所束缚。引用罗素的话,意在说明:

A.科学提高了人类控制大自然的能力

B.科学能增强人类的快乐和富足

C.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上,科学能为人类造福

D.如果脱离了理性的制约,科学有可能危害人类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18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天才莫扎特的作品突出的显示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等

A.优美

B.崇高

C.特殊的灵魂美

D.壮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人类在创造灿烂文明的时候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曾经孕育了辉煌灿烂文
明的巴比伦已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下;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印度河流域由昔日的良田沃野变成65万平方公里的塔尔沙漠;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如今成为以“黄土高坡”为特征的贫穷落后之地……有人曾说,人类文明起始于砍倒第一棵树木之际,将毁灭于砍倒最后一棵树木之时。 本段文字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环境

B.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C.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D.一味的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带来人类的毁灭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首先使用。法国哲学家____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的“绵延说”、“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支柱是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西方文论中,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_______说、德国学者立普斯等提出的________说、英籍心理
学家布洛提出的_______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_______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________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升华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原型说、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也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白板”,原指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西方哲学家用它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论灵魂》中认为,灵魂如蜡块一样,从外物接受印纹。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义。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才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义。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才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