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中方某公司与意大利商人在2003年10月份按CIF条件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

。意大利商人于5月通过银行开来信用证,经审核与合同相符,其中保险金额为发票金额的110%。我方正在备货期间,意大利商人通过银行传递给我方一份信用证修改书,内容为将保险金额改为发票金额的120%。我方没有理睬,按原证规定投保、发货,并于货物装运后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向议付行议付货款。议付行议付货款后将全套单据寄开证行,开证行以保险单与信用证修改书不符为由拒付。问:开证行拒付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提问人:网友anonymity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中方某公司与意大利商人在2003年10月份按CIF条件签订了…”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某公司与澳大利亚商人签订小麦进口合同200万公吨,交货期为某年5月份,但澳大利亚在交货期年度遇到干旱,不
少小麦产区欠收20%,而且当年由于俄国严重缺粮,从美国购买大量小麦,导致世界小麦价格上涨,澳商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提出推迟到下年度履行合同,中方是否可以同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2003年通达公司与美国某公司合资在某市兴建一大酒店。双方在原先草签的协议基础上签订了正式的合同。合同的主
要内容有:总投资额50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中方占80%,美方占20%,并分期交纳,第一期中方缴纳240万美元,美方缴纳40万美元,该出资额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4个月内缴清;双方可在企业成立后以合资企业的名义贷款200万美元作为各自的出资,比例同上;财务会计采用美元为记账本位币,对于合资企业合同的解释适用美国法律;合资企业的章程规定:董事长由美方委派,副董事长可由美方也可由中方委派,董事会成员为7人,有关注册资本的增加或减少需经2/3以上董事同意才可通过。2003年8月,中方合资者到审批机构报送文件,申请批准,共提交了下述文件:(1)设立合作企业的申请书;(2)由合资各方授权代表签署的合资企业协议、合同和章程;(3)由合资各方委派的合资企业董事长、董事人选名单。

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约定各方分期缴付出资,外方认缴出资额100万美元,中方认缴出资额200万美元,营业执照是在2003年2月1日签发的,下列项目符合合营企业缴款问题规定的是( )。

A.4月1日,外方缴款15万美元,中方缴款50万美元

B.6月5日,中方缴款20万美元,外方缴款30万美元

C.5月10日,中方缴款10万美元,外方缴款5万美元

D.10月5日,中方缴款100万美元,外方缴款200万美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意大利与中国某公司谈判出售某项技术。由于谈判已进行了一周,但仍进展不快,于是意方代表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意大利与中国某公司谈判出售某项技术。由于谈判已进行了一周,但仍进展不快,于是意方代表罗尼先生在前一天做了一次发问后告诉中方代表李先生:“我还有两天时间可谈判,希望中方配合,在次日拿出新的方案来。”次日上午中方李先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拿了一方案比中方原要求(意方降价40%)改善5%(要求意方降价35%)。意方罗尼先生讲:“李先生,我已降了两次价,计15%,还要再降35%,实在困难。”双方相互评论,解释一阵后,建议休会下午2:00再谈。

下午复会后,意方先要中方报新的条件,李先生将其定价的基础和理由向意方做了解释并再次要求意方考虑其要求。罗尼先生又讲了一遍其努力,讲中方要求太高。谈判到下午4:00时,罗尼先生说:“我为表示诚意向中方拿出最后的价格,请中方考虑,最迟明天12:00以前告诉我是否接受。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2:30的飞机回国。”说着把机票从包里抽出在李先生面前显了一下。中方把意方的条件理清后,(意方再降5%)表示仍有困难,但可以研究。谈判即结束。

中方研究意方价格后认为还差15%,但能不能再压价呢?明天怎么答?李先生一方面与领导汇报,与助手、项目单位商量对策,另一方面派人调查明天下午2:30的航班是否有。

结果该日下午2:30没有去欧洲的飞机,李先生认为意方的最后还价、机票是演戏,判定意方可能还有条件。于是在次日10:00给意方去了电话,表示:“意方的努力,中方很赞赏,但双方距离仍存在,需要双方进一步努力。作为响应,中方可以在意方改善的基础上,再降5%,即从30%,降到25%。”

意方听到中方有改进的意见后,没有走。

结合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外籍高管2012年9月1日来华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中方支付月薪8000元。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外的母公司每月支付薪金折合人民币10000元。该高管人员一直工作到2012年10月31日离境,其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

A.1015

B. 1020

C. 1255

D. 1325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1991年12月28日,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向美国某开发公司订...

1991年12月28日,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向美国某开发公司订购9000吨钢材,后因美国某开发公司无力履行合同,美方提出由瑞士某公司(下称瑞士公司)供货。这期间瑞士公司曾经几次来电谎称“货已在装船港待运”,“装船日期为1992年3月31日”,“所供钢材可能由我们意大利生产厂或西班牙生产厂交货”等,诱使中方与其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的购销钢材数量为9180吨,价格为229.5万美元。 中方依照约定向瑞士公司汇付了全部货款,但是中方迟迟未收到订购的钢材。为此中方曾多次向瑞士公司方交涉,但瑞士公司方面或者拒不答复,或者以种种借口托辞搪塞。经中方一再催促之后,瑞士公司才于1992年9月5日回电称“中国港口拥挤,船舶将改变航线”,“最迟抵达日期预计为1992年10月20日”。但届时中方仍未收到钢材,再次去电交涉,瑞方竟然全盘推卸自己的责任。 事后查明,瑞士公司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既无钢厂,也无钢材;瑞方所提供的意大利卡里奥托钢厂的钢材质量检验证书、重量证书及装箱单均系伪造。瑞方提交的提单上的装运船“阿基罗拉”号1992年根本未在提单载明的装运港意大利接斯佩扎停泊过,从而证明瑞士公司既未将钢材托运装船,所提交的提单也是伪造的,意图欺诈中方货款。其所称“中国港口拥挤,船舶将改变航线”也是虚构的。 1993年3月24日,中方向中国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出瑞士公司侵权,要求其赔偿中方经济损失共计550万美元。起诉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接到原告起诉及财产保全申请后,首先审查后准许中方的保全申请,裁定冻结了瑞士公司在某银行的托收货款440余万美元。被告在答辩的同时提出反诉,要求中方赔偿其货款被冻结而造成的利息损失及律师费用。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后作出判决:瑞士公司应偿还中国公司的钢材货款2290250美元,并赔偿中方各项损失2846418.60美元,同时驳回被告的反诉。 被告不服,向某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签订的钢材买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根据中国已加入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中国法院对此案元管辖权;同时认为中方在不同法院对瑞方提出重复诉讼不当;一审法院裁定冻结与本案无关的货款不当;认定其有欺诈行为无事实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禁止把间接损失作为赔偿,一审判决损害赔偿数额过高,且无事实根据,请求撤销原判决。 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后确认:瑞士公司使用欺诈手段诱使中方与其签订合同,之后又在货物未装船的情况下,伪造单据,骗取中方巨额货款,不仅构成了破坏合同,而且还构成了侵权。中方有权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而不受双方所订立的合同仲裁条款的约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审法院作为侵权行为地法院,具有管辖权。中方并未在其它法院提出过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不存在重复诉讼问题。原审法院采取的保全措施,符合法律规定。由于本案是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受害人因被欺诈而蒙受的其他重大损失,亦应当赔偿,一审法院确定的赔偿数并无不当。据此,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了瑞士公司的上诉。 问: 1.本案中国法院有无管辖权? 2.侵权行为地如何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外籍高管2014年9月1日来华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中方支付月薪8000元。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外的母公司每月支付薪金折合人民币10000元。该高管人员一直工作到2014年10月31日离境,其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

A.1015

B.1020

C.1255

D.1325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外籍高管2012年9月1日来华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中方支付月薪8000元。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外的母公司每月支付薪金折合人民币10000元。该高管人员一直工作到2012年10月31日离境,其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

A.1015

B.1020

C.1255

D.1325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外籍高管2014年9月1日来华某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中方支付月薪8000元。在中国工作期间境外的母公司每月支付薪金折合人民币10000元。该高管人员一直工作到2014年10月31日离境,其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

A.1015

B. 1020

C. 1255

D. 1325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国山东某公司于2003年6月14日收到甲国某公司来电称:“×设备3560台,每台270美元CIF青岛,7月甲国×港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支付,2003年6月22日前复到有效。”中国山东某公司于2003年6月17日复电:“若单价为240美元CIF青岛,可接受3560台×设备;如有争议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甲国某公司于2003年6月18日回电称仲裁条款可以接受,但价格不能减少。此时,该机器价格上涨,中方又于2003年6月21日复电:“接受你14日发盘,信用证已经由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开出。”但甲国公司未予答复并将货物转卖他人。关于该案,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甲国公司要约中所采用的是在甲国完成交货的贸易术语

B.甲国公司将货物转卖他人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C.中国山东某公司于2003年6月17日的复电属于反要约

D.甲国公司于2003年6月18日回电是在要约有效期内发出,属有效承诺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