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提问人:网友18***246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C,占比55.56%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1.11%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1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2.***.***.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7.***.***.11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3.***.***.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6.***.***.1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7.***.***.14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9.***.***.22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9.***.***.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23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4.***.***.11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丁肇中是关籍华裔物理学家,1967年担任美国麻省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丁肇中是关籍华裔物理学家,1967年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无疑,他无愧于大科学家的称号。但丁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在大学演讲回答同学提问时,却多次表示“我不知道”。

2002年9月16日,丁肇中在上海交通大学亮相,上午10点演讲《反物质和物质组成的宇宙》。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用四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科研故事贯穿演讲,将深奥玄妙的物理学,用幽默、深入浅出的话语化解成听众的阵阵笑声。报告后的自由提问中,面对交大学子的提问,丁肇中接连回答了三个“不知道”。

有同学问正反物质世界之间会发生什么具体状况,丁肇中马上回答:“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做过实验。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有多种假设,但是不做实验任何答案都可能是对的。”

有同学提问:“数字有正数、负数和零。那么物质是否也存在正、反物质之外的第三种状态呢?”丁肇中非常简洁但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是有关反物质世界的具体存在状态。丁肇中回答说:“我们只知道反物质的存在远在我们的银河系统之外,只知道我们的银河系统中没有反物质。至于其他的银河系统中是否有反物质,我不知道。”

材料2

暗物质指的是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团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黑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2011年4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AMS—02)”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栽到国际空间站上长期运行,科学目的是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由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将在地球大气层以外探测是否有反物质存在。如果能探测到带负电荷的原子核,说明有反物质存在。由于磁谱仪可测反质子和正电子的能谱,它也能测算天体中是否有暗物质。如果AMS—02此行有所斩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掀开崭新一页。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4月6日)

请回答:

(1)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体现了什么精神?说明什么问题?

(2)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丁肇中对暗物质的科学探索。

(34)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当光击中暗物质时,光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一特性使得科学家们无法直接观测到暗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美两国科学家,因为他们“抓住了粒子”。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②严密的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将确保量子物理学的发展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发布人类史上首张宇宙黑洞照片,给出了黑洞这一极端天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下列关于黑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洞的引力非常强,能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B.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后发生的引力坍塌而产生的

C.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关于宇宙内存在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天体的预言

D.人类能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和质量,并能观测到它对其他物体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单选题】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是什么时候?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团队?

A.1915年,德国

B.2015年,英国

C.2017年,美国

D.2005年,美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

A.引力波的存在

B.暗物质的存在

C.黑洞的存在

D.冲动的存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组研究人员说,在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中,暗物质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种种无法探测到的神秘物质也可能是黑洞形成的原因。这项研究结果发表自9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周刊上。相关的天文学家说,他们的实验为了解130亿年前大爆炸发生之后、宇宙形成初期的情况提供了线索,实验表明暗物质对第一代恒星的温度起到了调节作用。在诞生之初,宇宙中只有氦和氢两种元素,暗物质提供了引力,把这两种元素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恒星,其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科学家找到了黑洞形成的原因

B.科学家研究出了宇宙形成初期的情况

C.暗物质在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D.形成初期,宇宙中只有氦和氢两种元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回答 66~70 题: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l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l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l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l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l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Page}第 66 题 测量发现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说明它()。

A.是一颗已经死亡了的恒星

B.是一种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

C.是“重新电离时期”后的已知最早天体

D.正处于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最高峰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第一章“我们的宇宙图像”中,1992年观测到宇宙正在膨胀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莱布尼茨

C.哈勃

D.柏拉图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