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发现并命名了X射线,获得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是()。

A.汤姆孙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

提问人:网友ksummer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7.5%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53.***.***.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28.***.***.4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52.***.***.14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37.***.***.19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8.***.***.20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4.***.***.19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31.***.***.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54.***.***.22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发现并命名了X射线,获得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居里夫人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实验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并命名其为X射线,因此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MRI的叙述,正确的有?()

A.使用X射线成像

B.可能是获得诺贝奖最多的项目之一

C.能够极快地形成有用的图像

D.可以用来分辨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宇宙X射线探测器的是:()

A.卡尔多.贾克尼

B.雷蒙德戴维森

C.小柴昌俊

D.科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世界上第一个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得到相对清晰DNA晶体衍射图片,并且为DNA结构解析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A.威尔金斯

B.富兰克林

C.阿斯特伯里

D.居里夫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是()。

A.Ada

B.巴贝奇

C.阿兰·图灵

D.冯·诺依曼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冥王星于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其先前之所以能被划入行星之列,是因为人们最初曾误认为其尺寸与地球相当。后来,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 UB313”矮行星,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因此,从“九大行星”改为“八大行星”就不难理解了。

材料2

1895年II月8日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

x射线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伦琴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射线,于是取名“X射线”。在研究成果发布之后,这一伟大的发现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很快传遍全世界。伦琴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据调查,当时多个国家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发现时间也很接近。事实上,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发现的赞誉的机会。

请回答:

(l)指出材料1反映的认识论原理,并分析其内涵。

(2)指出材料2反映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领导研制世界上第一个宇宙X射线探测器的科学家是美国的戴维斯。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我国医学家屠呦呦与同事率先发现的青蒿素,不仅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挽救了数百万人的
生命,而且与以往的抗疟疾药物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为人类设计新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获得2015年的获得诺贝儿医学奖。()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89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α和β射线。他将镭源放入铅制造的容器中,容器开有一小孔,让镭的射
线射出,然后在射线的垂直方向施以磁场力,奇迹出现了,射线在磁场力作用下,分解为3束,分别被命名为α、β、γ射线。后来证明:中间不偏转的命名(),是电磁波,无电荷;偏转角度不大的()射线就是氦原子核(带正电荷);偏转角度大的那束命名(),是电子束(带负电荷)。

A、α、β、X

B、γ、α、β

C、α、β、中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89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α和β射线。他将镭源放入铅制造的容器中,容器开有一小孔,让镭的射
线射出,然后在射线的垂直方向施以磁场力,奇迹出现了,射线在磁场力作用下,分解为3束,分别被命名为α、β、γ射线。后来证明:中间不偏转的命名(),是电磁波,无电荷;偏转角度不大的()射线就是氦原子核(带正电荷);偏转角度大的那束命名(),是电子束(带负电荷)。

A、α、β、X

B、γ、α、β

C、α、β、中子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