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为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运用以下货币政策工具()。

A.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发行商业性的央行票据

C. 上调存款基准利率

D. 加大"窗口指导"

E. 上调贷款利率

提问人:网友cathy_yly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A,占比23.53%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17.65%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11.76%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11.76%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11.76%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11.76%
  • · 有1位网友选择 E,占比5.88%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5.88%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59.***.***.9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2.***.***.18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37.***.***.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19.***.***.11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67.***.***.13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5.***.***.3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1.***.***.1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7.***.***.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39.***.***.1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8.***.***.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9.***.***.1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3.***.***.1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55.***.***.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30.***.***.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8.***.***.9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26.***.***.2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59.***.***.10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7.***.***.165]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为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运用以下货币政策工具()。”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为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运用以下货币政策工具()

A.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发行商业性的央行票据

C.上调存款基准利率

D.加大"窗口指导"

E.上调贷款利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货
币政策的是:

A.经济不景气时,降低利息,刺激私人投资而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

B.经济过热时,提高准备金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或就业增长慢一些一

C.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取消利息税,增加居民的存款实际收益,对冲通货膨胀率

D.由于担心流动性过剩,决定发行5年期央行票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
货币政策的是:

A.经济不景气时。降低利息,刺激私人投资而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

B.经济过热时,提高准备金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或就业增长慢一些

C.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取消利息税,增加居民的存款实际收益,对冲通货膨胀率

D.由于担心流动性过剩,决定发行5年期央行票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超额准备金较多时,央行通常发行()以吸收货币市场上多余的资金

A.国债

B.付息票据

C.央行票据

D.货币市场基金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描述,正确的有()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或外汇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利率水平的一种政策手段。

B.使中央银行能够对总的银行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行有力而准确的控制,体现精确性的特点

C.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适时适量地进行,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D.在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顺利卖出有价证券,在流动性不足时,可以很容易买进有价证券,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请回答以下 56~60 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1月19日晚问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正是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l8%,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l0月份银行存款数据推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500亿元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外汇占款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多、银行信贷投放超出预期和逐渐增大的通胀压力是促使央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虽然lo月份外汇占款数据尚未公布.但业内普遍预期将会处于较高水平。此前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动力依然非常充足,全年信贷投放控制在7.5万亿以内有较大难度。另外,10月份CPl数据创出了25个月新高,并且有继续走高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央行密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情理之中的选择。近期,多位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管理流动性和防止通胀的决心,表明央行在努力使流动性供给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今后央行将密切关注物价走势,继续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第 56 题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里国家是在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控经济。

A.行政

B.法律

C.道德

D.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1月19日晚间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份银行存款数据推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500亿元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外汇占款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多、银行信贷投放超出预期和逐渐增大的通胀压力是促使央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凉因。虽然1o月份外汇占款数据尚未公布,但业内普遍预期将会处于较高水平。此前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动力依然非常充足,全年信贷投放控制在7,5万亿以内有较大难度。另外,10月份CPI数据创出了25个月新高。并且有继续走高的趋势。在此情况下i央行密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情理之中的选择。近期,多位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管理流动性和防止通胀的决心,表明央行在努力使流动性供给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今后央行将密切关注物价走势,继续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传统的货币政策王具。请回答以下 46~50 题:第 46 题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里国家是在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控经济。

A.行政

B.法律

C.道德

D.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国家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

A.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

B.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

C.表明国家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说明国家可以无限制发行国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各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活动总量。

B.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C. 利率是重要的金融变量,涉及经济金融各方面,它代表资金的运用成本,对投融资行为有直接影响

D. 货币供应量,它决定社会的购买水平,是一国央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常其结构是按照流动性大小划分,包括M0、M1和M2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为了抑制持续攀升的CPI,我国货币政策自2010年开始转向,把反通胀作为首要目标。但最近几个月的
经济数据表明,随着银根的逐渐收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压力开始增大,各地GDP增速开始回调。因此,有人认为,应调整货币政策方向,降低反通胀的力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观点?

A.由于货币政策影响,有些地方中小企业资金全面吃紧,生产经营困难

B.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投资驱动型的,一旦经济出现下滑态势,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C.由于食品类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已经很难承受居高不下的CPI

D.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流动性过剩问题很难得到缓解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