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请判断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的处理中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有:

A.被告人甲和乙因拐卖妇女、儿童罪(共犯)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7年和5年有期徒刑,人民检察院对乙的判决提出抗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分别改判甲和乙为10年和8年有期徒刑

B.被告人丙因犯盗窃罪和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2年和5年有期徒刑,决定执行的刑期为6年,判决宣告后,丙不服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将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刑期分别改判为3年和4年,决定执行的刑期为6年

C.被告人丁因抢夺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宣告后,丁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但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

D.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判决宣告后,戊和自诉人均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撤销了原判的缓刑,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

提问人:网友sophieqd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D,占比55.56%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1.11%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2.***.***.1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1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8.***.***.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0.***.***.1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5.***.***.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5.***.***.17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8.***.***.1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5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28.***.***.23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2.***.***.1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1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8.***.***.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0.***.***.1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5.***.***.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5.***.***.17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8.***.***.1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5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28.***.***.23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请判断人民法院…”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关于这一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上诉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关于这一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上诉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B.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案件,应当撤销原判发回第一审法院重新审判,重审后可以对被告人加刑

C.对被告人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

D.对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可以改变罪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86条规定,除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关于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体现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基本理念的平衡

B.体现了刑事诉讼具有追求实体真实与维护正当程序两方面的目的

C.再审不加刑有例外,上诉不加刑也有例外

D.审判监督程序的纠错功能决定了再审不加刑存在例外情形(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A.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B.自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

A.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B.自诉人

C.被告人的辩护人

D.被告人的近亲属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的处理中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有:

A.被告人甲和乙因拐卖妇女、儿童罪(共犯)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7年和5年有期徒刑,人民检察院对乙的判决提出抗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分别改判甲和乙为10年和8 年的有期徒刑

B.被告人丙因犯盗窃罪和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2年和5年有期徒刑,决定执行的刑期为6年,判决宣告后,丙不服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将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刑期分别改判为3年和4年,决定执行的刑期为6年

C.被告人丁因抢夺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宣告后,丁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但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

D.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判决宣告后,戊和自诉人均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撤销了原判的缓刑,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而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约束?()

A.仅有被告人的辩护人提出上诉的

B.仅有被告人的近亲属提出上诉的

C.自诉人提出上诉的

D.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请判断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的处理中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有()

A.被告人甲和乙因拐卖妇女、儿童罪 (共犯)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7年和5年有期徒刑,人民检察院对乙的判决提出抗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分别改判甲和乙为 10年和8年有期徒刑

B.被告人丙因犯盗窃罪和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2年和5年有期徒刑,决定执行的刑期为6年,判决宣告后,丙不服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将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刑期分别改判为3年和4年,决定执行的刑期仍为6年

C.被告人丁因抢夺罪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宣告后,丁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判处的5年有期徒刑,但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

D.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判决宣告后,戊和自诉人均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撤销了原判的缓刑,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戊有期徒刑2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被告人上诉,检察院不抗诉时,法院不能加刑

B.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也不能加刑

C.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可以加刑

D.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抗诉时,法院可以加刑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上诉不加刑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上诉不加刑原则

D.公检法互相监督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余金平案简介、一二审判决全文及争议观点(见附件) 案情简介: 日前,一起认罪认罚的交通肇事案件引
发法律界乃至社会层面的热烈讨论。据报道,中铁公司纪检干部余某平酒驾致人死亡并逃逸,但是余某平归案后认罪认罚,同意巨额赔款,检方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缓刑建议而未被一审法院采纳,却被判处实刑两年。对此检方提出抗诉,被告人余某平亦不服而提起上诉,均未被二审法院采纳,结果加重刑罚,判处余某平有期徒刑三年半。因此引发法学家和法律界轩然大波。 争议问题: 1.二审法院是否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2.应当如何理解上诉不加刑原则? 【 思考题:其中涉及哪些解释方法?应当如何理解上诉不加刑原则?如此争议,何为正义?谁对谁错?能否和稀泥?为什么?请撰写你对该案不少于800字的相关认识。】 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