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水、空气、铜、钢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实验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单选题]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水、空气、铜、钢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实验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A.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所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提问人:网友90000002 发布时间:2023-08-18
参考答案
C、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水、空气、铜、钢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水、油、酒精、水银等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每种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①尼龙②活性炭③木材④钢精锅⑤哈密瓜⑥钢筋混凝土
.请用序号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①尼龙②活性炭 ③木材\④钢精锅⑤哈密瓜⑥钢筋混凝土.请用序号填空: ()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毫升的水,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了下列实验:①将滤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再用PH试纸测得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性.②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铜单质析出.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性.③把滤液加热煮沸5秒-10秒,再重复做上述的两个实验.发现维生素C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以下不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在常温下比较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王老师用实验讲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初步知识。老师:在有雾的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王老师用实验讲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初步知识。

老师:在有雾的天气,可以看到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从汽车前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也是直的。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些现象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老师:好,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

老师做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

中的传播径迹。

学生观看实验。、、

老师:大家看,光在水中、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叫做介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大家用笔在教材上划下这句话来。

学生:老师,我们也要做这个实验。

老师选了两个学生代表,分别给了他们一支激光笔,吩咐他们对着水槽照射。学生拿着激

光笔照到墙上,晃动着,引起学生一片骚动。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界面中,超声波反射率最大。A.钢/空气B.钢/水C.钢/钨D.钢/铜

在()界面中,超声波反射率最大。

A.钢/空气

B.钢/水

C.钢/钨

D.钢/铜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物质中以____的导热本领为最大。

A、水

B、铜

C、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们都知道刚摘下来的柿子不能马上吃,因为涩口.那么,如何使柿子脱涩和保鲜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
此问题进行我们都知道刚摘下来的柿子不能马上吃,因为涩口.那么,如何使柿子脱涩和保鲜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从同一棵柿子树上选取大小相似、表皮完整的300个柿子,平均分成5组. ②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用紫苏水、石灰水和食盐水浸泡;第4组用糠埋藏;第5组放置于空气中. ③每天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 方法 时间 紫苏水 石灰水 食盐水 糠 空气中 去涩时间 7天 9天 14天 29天 无法去涩 去涩后的保鲜时间 5天 23天 38天 30天 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哪儿了?画面2:路过花店闻到花香。画面3:糖入水,糖不见了。以上几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中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①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两个集气瓶,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mL水与50mL水混合;②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③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得到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投影]①几种常见分子模型;②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知识梳理]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②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模型演示]①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分析]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影]①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②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④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激趣导入]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闻到花的香味,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却能看见水?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时的品红消失实验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演示实验]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mL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mL呢?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总结]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总结]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位老师实验教学中的不同点。

(2)两位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填字母)A.红磷B.木炭C.铁粉(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物质中哪种物质的导热系数最小?()

A.铁

B. 水

C. 空气

D. 铜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