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中"之"字的用法,以下学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

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C. "公从之"中的"之"是代词,代佚之狐

D. "缀耕之垄上"中的"之"是动词,译为"到"

提问人:网友youtiti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63.***.***.2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73.***.***.1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9.***.***.4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7.***.***.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22.***.***.2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1.***.***.2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7.***.***.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1.***.***.17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83.***.***.19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8.***.***.99]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中"之"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中"之"字的用法,以下学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C."公从之"中的"之"是代词,代佚之狐

D."缀耕之垄上"中的"之"是动词,译为"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是寡人之过也"结构相同的句子,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B.四时之景不同,则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C.五人者,……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是寡人之过也"结构相同的句子,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B. 四时之景不同,则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C. 五人者,……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片段一: 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124个字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片段一:

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124个字,老师比他更惜字如金,只用了短短18个字.同学们可要好好看看。

(幻灯片显示:莫亡郑也,亡郑有益于晋,不利于秦,望君三思)

学生发出一阵笑声。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觉得老师的说辞远远比不上烛之武啊。的确,古人曾盛赞过烛之武进谏的高超艺术。

(幻灯片显示)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令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传经世钞》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

片段二:

全班朗读第三段。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老师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大家用“烛之武……,秦伯……矣”(幻灯片显示)的格式,来概括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的几个阶段,以每一个句号为界。我们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生:烛之武说国家要亡,秦伯放松警惕矣。

师:概括很精当,老师也概括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幻灯片显示:烛之武以退为进,秦伯戒心除矣)

师:剩下几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各小组再展开讨论,特别要关注幻灯片中所标注的红色词句.再按照上面规定的格式加以概括。

以上是两位教师对《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进谏艺术的教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

D.片段一中,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读本上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读本上的选自《左传》的《重耳之亡》,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校图书馆、家庭藏书、网络……)获得的关于春秋五霸的文言传记文,在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粗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这些春秋霸主或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先形成文字,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两名优秀代表,在课堂上脱稿交流.再将交流资料汇编成册,供全班同学课下阅读。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的教学拓展设计,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拓展,其目的是为能领会同一题材的文章的特点

B.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C.通过这一专题活动,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积累

D.引导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自主选择阅读,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阅读与鉴赏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下列文章适合学生阅读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 《荆轲刺秦王》

C. 《烛之武退秦师》

D. 《晋灵公不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烛之武退秦师”一句中“退”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不含同类用法的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以下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以下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C.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