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课内学习计划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课文分单元编排,单元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各有不同。对该“阅读鉴赏”部分的实施建议不恰当的是()。

A.为了应试争取复习时间,利用两周集中完成整本书“阅读鉴赏”部分的学习

B. 在学习单元课文内容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C. 根据该部分内容,认真完成全部课文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D. 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提问人:网友y4786924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B,占比5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40.***.***.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1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8.***.***.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5.***.***.11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2.***.***.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11.***.***.1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3.***.***.24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5.***.***.3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40.***.***.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1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8.***.***.1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5.***.***.11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2.***.***.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11.***.***.1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3.***.***.24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55.***.***.39]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课内学习计划包含“阅读鉴赏”“表达…”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每个模块不包括()。

A.阅读鉴赏

B.综合性学习

C.梳理探究

D.名著导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册书课内学习计划都包含“梳理探究”部分,并且每册有3个专题,其涉及面广泛,有
的侧重对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对该“梳理探究”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A.教师不必引导,布置给学生专题任务后大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

B.这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全部背熟,并在此基础上大量延伸、拓展

C.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统筹安排此部分每一个专题的教学任务

D.教学中教师可删减或替换此部分的专题,为自主重设专题创造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任意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实用类文本作简要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共选十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两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部分。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对该“名著导读”部分所实施的建议恰当的是()

A.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

B.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

C.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

D.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给出了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文章,设计的问题是:“
联系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想一想,马克思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职业理想?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与同学交流一下。”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B.引导学生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

C.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让学生在受到马克思熏陶后树立高远的理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让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B.让学生注意语言描写

C.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

D.让学生分析李陵的人物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让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B. 让学生注意语言描写

C. 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

D. 让学生分析李陵的人物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B. 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 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D. 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篇。

阅读下列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篇。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浮沉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师为这首词的教学设计一则导语:

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背诵。(播放有关秋风、秋叶飘落的画面)

你看到里面的景象,感受如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萧条、冷清、凄凉……)你会联想到有关“秋”的哪些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可见,大家知识面很广,联想的诗句很多。(激励肯定学生)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那我们来看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让我们一起赏析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点评具有针对性

B.由图片与诗句结合方法导人课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以诗歌语言学习为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D.回忆初中所学的《沁园春·雪》以及回忆与“秋”有关的诗句,这一教学起点的确立,为本课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三本书中,学生在其中任选两本学习()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