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讲解完“种群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B. 学习内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C. 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D. 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提问人:网友bingsa2007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2.22%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2.22%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48.***.***.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62.***.***.11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45.***.***.10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7.***.***.7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6.***.***.17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2.***.***.7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88.***.***.8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1.***.***.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7.***.***.97]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讲解完“种群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讲解“种群的增长”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画出了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这种方法属于构建()。

A.物理模型

B. 数学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化学模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材料:教师在讲解完生态系统新课内容后,做了如下总结: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首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提问:接下来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学们现在说一说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王老师是某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师,本学期他在自己的编程课中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在每周上课前,他要求学生能够提前学习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课上直接进行双人小组编程。但是,在几次课后,他发现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并不能把这些视频中讲解的知识串联起来,导致在小组编程时存在难度。为此,他可以提供的学习支持策略是:

A.向学生提供每周讲解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B.给学生提供有关知识点串讲的总结视频

C.给学生提供能够整合主要知识点的编程项目示例,展示教师的编程过程

D.增加对知识点的考核,为每一个知识点设计自测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视觉表达擅长于表现复杂的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可视化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可视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认知的教学活动是_______

A.教师在讲解纪念章与纪念币的区别时,在PPT中呈现二者对比的关系图表

B.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在黑板上画出流程图

C.教师讲解完经济体制改革一课后,布置绘制本课思维导图的作业

D.教师在讲解议论文时,在PPT中用文本形式呈现古文释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案例: 老师讲解完“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后,给同学们演示了往暖瓶中灌水的操作。 教师:我们已经学

案例:

老师讲解完“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后,给同学们演示了往暖瓶中灌水的操作。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声音的三要素,音调的高低对应的是声音的哪个参量?

学生:音调对应的是频率。

教师:我们往开水瓶中灌水,声音越来越尖细,那么频率怎么变化?

学生1:频率越高。

教师:学生1的回答正确。根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得出瓶中的空气振动了吗?学生:振动了。

教师:瓶中的水越满,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加剧,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越高,也就是越来越尖。问题:(1)该老师的教学有没有体现启发性原则? (15分))

(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改进该教师的不足。(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 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一一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 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干一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问题: (1)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学生在上完“信任背摔”的游戏后,认为游戏很好玩、很刺激,却说不出教师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一次团体辅导。这是在活动效果的()。

A.活动层面

B.认识层面

C.体验层面

D.升华层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使用提示型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焦点在教师,由教师作提示、说明、报告和讲解等。教师实施强有力的指导,学生受教师的主导,因此学生学习的特征是受纳性。下列不属于这类方法的是()

A.示范

B.呈示及展示

C.口述

D.讨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运用一定的方式,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人学习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A.导入

B.讲解

C.结束

D.演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_______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运用一定的方式,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人学习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A.导入

B.讲解

C.结束

D.演示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