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是程朱理学的特点。

A.尊德性

B.道问学

C.致广大

D.道中庸

提问人:网友hengxy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抱歉!暂无答案,正在努力更新中……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0%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0%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55.***.***.3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61.***.***.18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9.***.***.17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75.***.***.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73.***.***.14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84.***.***.21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10.***.***.2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8.***.***.6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17.***.***.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3.***.***.96]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是程朱理学的特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对《中庸》中“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释意并阐发义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致广大而尽精微,__________________(《中庸第二十七章》)

A.阐旧邦以辅新命

B.安平常且心自然

C.极高明而道中庸

D.尊德性而道学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请阅读《中庸》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请谈一谈你对“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请阅读《中庸》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请谈一谈你对“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
请阅读《中庸》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请谈一谈你对“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朱陆之争”包含的三个基本主题是()。

A.“尊德性”与“道问学”

B.“简易”与“支离”

C.“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

D.“知”与“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以下选项中,()是广告行业自律的特点。

A.自主性

B. 自愿性

C. 自发性

D. 道德性

E. 灵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请阅读《中庸》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请解释“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意思。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