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 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衣服”功能的演变过程

B.“衣服”所体现出的等级制度

C.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

D.对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的考证

提问人:网友tzm529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A,占比17.86%
  • · 有4位网友选择 A,占比14.29%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10.71%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71%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10.71%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71%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7.14%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3.57%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3.57%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3.57%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3.57%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3.57%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57.***.***.10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77.***.***.8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8.***.***.21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38.***.***.21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3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0.***.***.23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88.***.***.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88.***.***.7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1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9.***.***.9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35.***.***.15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8.***.***.7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0.***.***.16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55.***.***.2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92.***.***.23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0.***.***.8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95.***.***.12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6.***.***.114]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需要穿越燃烧区救人时,消防人员可以用()将头部遮盖起来。

A. 浸湿的被褥

B. 浸湿的塑料

C. 衣物

D. 毛巾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二审终审制的法律前提下,再审终审案件怎么也不应该是司法部门的本意,剩下的理由只能是“顺应民意”了。“顺应民意”虽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法律,“顺应民意”应该体现在立法中,撇开司法的独立性,就法律的稳定性而言,朝令夕改的东西绝对不是法律,可以任意加以修改的文本同样也不可能是法律,这是法律本身树立强大权威的必要条件。对一宗杀人案的判决,竟然如此一波三折,即便最终杀了罪有应得的李昌奎,同时也让法律的威严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法院的判决不应顺应民意,应只关注法律自身 B.法院的判决不应朝令夕改,应该保持稳定性,以确保法律的威严 C.我国二审终审制的案件审判程序不合理 D.法律的稳定性是法律本身树立权威的必要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说法与文中所述不一致的是()。 A.营销人士推崇,就能拥有市场,使得名人对好书的鼓吹成多余 B.新时期文坛“对话录”多数讨人嫌 C.“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意味着有人认为《王干随笔选》不值得期待 D.随笔要幽默有趣味,有思想光辉,王干因此受到名人的吹捧和市场追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他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王干善于把握机会和人脉,足以成为商人般的杂家 B.王干的见识和文品胜过一般作家评论家 C.王干的幽默感和学术水平胜过大多数评论家 D.王干善于拓展自己的学术范围,超越一般评论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作者对《王干随笔选》的直接评价是()。 A.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 B.“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有见地” C.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 D.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据材料回答19~22题: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E1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V1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妙;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 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会德国馆、法国馆、日本馆、韩国馆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参观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其原因在于()。 A.“民族的”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B.民族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使其与其他文化区别开来的,因而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也在于此 C.“民族的”文化价值要想成为“世界的”文化价值,不单纯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能够为“世界”所认可的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D.只有拥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不同的文化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而“民族的”文化仅强调独特性和差异性,因而无法广泛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A.告诉读者,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B.呼吁中国在对外交流时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上,宣传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C.指出中国对外宣传的理念上存在的缺陷 D.指出人们关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观念的片面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做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 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要正视科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B.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 C.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区别 D.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