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左传》中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C.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提问人:网友sepiaceo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5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84.***.***.24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1.***.***.19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3.***.***.19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9.***.***.1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51.***.***.22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8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30.***.***.1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5.***.***.119]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左传》中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反映的是中华传…”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不学礼,无以立”、“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等思想体现的中华民族优
良道德传统是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各句中“以”作介词表凭借的是()。

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B.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孟子·公孙丑下)

C.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D.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E.子玉刚而无礼,不可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哪些话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

A.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B.不学礼,无以立

C.人有礼则安

D.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学礼无以立出于何处

不学礼无以立是谁写的

给定材料

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判断题】《左传》中提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不学礼无以立是谁写的

给定材料

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不学礼,无以立、”、“礼,人之于也。无礼-无以立”等思想体现的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三则古语,“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不学礼,无以立”。展示这些古语的意图是想让学生明白()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D.文明有礼是一种良好品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给定材料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待
给定材料 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