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

A.否认

B.歪曲

C.投射作用

D.幻想

提问人:网友陈珊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7.5%
  • · 有3位网友选择 D,占比37.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93.***.***.16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17.***.***.3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0.***.***.19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59.***.***.2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1.***.***.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06.***.***.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1.***.***.1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86.***.***.243]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伊索寓言》描述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就是一种( )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酸葡萄效应”。

A.自我欺骗

B.逃避

C.合理化

D.反向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伊索寓言》描述了“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在生活中,有的人会通过一些合理的解释,以满足我们的内心平衡的需求,这种合理化现象,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

A. 逃避机制

B. 建设机制

C. 自我欺骗机制

D. 代替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A.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B.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C.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D.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出自哪一故事集()。

A. 《安徒生童话》

B. 《一千零一夜》

C. 《伊索寓言》

D. 《百喻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案例:《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的导入讲述寓言,寓言内容为: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走到一个地方,十分漂亮,由于又饥又饿,所以他就进去想要点饭吃,谁知这个地方的主人不但给他饭吃,而且还热情地挽留他住下来,他当然很高兴地住下来了。在这里什么劳动也没有,这是他最高兴的,他知道自己是住在天堂里。但这样一直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感觉很无聊,终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住了,去找这个地方的主人,让自己有点事可做,要不然就太无聊太空虚了。主人告诉他这个地方就是不需要劳动,你就是来享受的。这个人感觉自己实在是无聊的不行了,就说我不愿意在天堂住了,我宁愿上地狱去有点事做也不愿意在这里受这种无事可做的罪了。但此时主人不动声色地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原来如果让一个人不劳动、无事可做竟然是一种惩罚!(1)本案例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请说明导入的意图是什么?(2)在教学中应用导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的导入讲述寓言,寓言内容为: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走到一个地方,十分漂亮,由于又饥又饿,所以他就进去想要点饭吃,谁知这个地方的主人不仅给他饭吃,而且还热情地挽留他住下来,他当然很高兴的住下来了。在这里什么劳动也没有,这是他最高兴的,他知道自己是住在天堂里。但这样一直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感觉很无聊,终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住了,去找这个地方的主人,让自己有点事可做,要不然就太无聊、太空虚了。主人告诉他这个地方就是不需要劳动,你就是来享受的。这个人感觉自己实在是无聊的不行了,就说我不愿意在天堂住了,我宁愿下地狱去有点事做也不愿意在这里受这种无事可做的罪了。但此时主人不动声色地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原来如果让一个人不劳动、无事可做竟然是一种惩罚!

(1)本案例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请说明导入的意图是什么?

(2)在教学中应用导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人在大街上精神失常,却拒绝去病院,后来民警将其带走,送精神科医院诊断,这种求医行为属于()
A.主动求医行为

B.被动求医行为

C.强制求医行为

D.群体求医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认为“错误的观念、不合理的信念、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适应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纠正这些观念、信念、认知过程,才能改变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这一看法反映的是()
A.认知学派

B.心理动力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心理生理学学派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