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老子“我无为,而民白化”思想的一项是()。

A.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

B.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

C.把自己当做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

D.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

提问人:网友opopo20005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B,占比40%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73.***.***.2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59.***.***.22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98.***.***.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5.***.***.9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66.***.***.24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44.***.***.16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34.***.***.8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12.***.***.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4.***.***.2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8.***.***.9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老子“我无为,而民白化”思想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仔细阅读以下几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五十七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七十五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六十七章)以上材料显示出老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A.一方面统治者要清静无为,另一方面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使民“无知无欲”

B.民本主义,主张实施“仁政”

C.绝对尊君,强化独裁

D.强调以法治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一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无为而治

C、实行仁政

D、以法治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修心即是改变思想,恪守本心也就是端正态度,增强意识。以下选项符合儒道释修心之法的是A.敬心,
修心即是改变思想,恪守本心也就是端正态度,增强意识。以下选项符合儒道释修心之法的是

A.敬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B.无心,一切皆无。

C. 净心,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

D.静心,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自限性什么意思
请根据下文回答91~95题: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的潜力或潜在本质,使其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按本性说,人都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异化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人要能健康成长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古人说: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这与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意思相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干涉与管束,充分信任新生人的内在机制,使人渐习而日无之,从无序达到有序。而试图过多干预存在物的生长规律,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同时也破坏自身的和谐。

从心理上分析,人的这种生成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达到的。而“那种最高最好的东西不是根据意识的规定制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或无意识的成长的结果”。所谓“徙善远罪而不知”也。自己订了好的品质自己都不觉得。这是在循循善诱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有以致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做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唯恐受教育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他严厉指责这样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更巧妙、更隐蔽”的表现——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可当受教育者非常准确的看穿这种矫揉造作的把戏,他的心灵便会作出防御戒备的反应,形象地说,便会扣上全部钮扣,整个封闭起来。所以,他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使青少年不致感到他是被人有目的地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其教育效果便越大。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作这种教化的形象说明,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潜意识、半潜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

第一段中“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指的是( )。

A.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

B.发展自身、决定自身、改变自身、把握自身

C.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

D.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管束,充分信任尊重人的内在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A.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B
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通用公文,又称法定公文,指的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批准颁布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如请示、报告、函等

C.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没有强制性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A.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B.英国未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
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

A.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

B.英国未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C.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及人类的对策

D.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瓶碳酸饮料,一次喝掉饮料1/3后,连瓶共重600克;如果喝掉饮料1/2后,连瓶共重500克;如果只喝到饮料1/4后,那么连瓶共重多少克?( )

A.620

B.650

C.666

D.6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6,11,17,(),45,()。A.22B.25C.28D.30
6,11,17,( ),45,( )。

A.22

B.25

C.28

D.30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