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两句中的诸都是兼词,等于之于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两句中的诸都是兼词,等于之于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26
参考答案
“等于”一句改为:
(1)句中的“诸”等于“之于”;
(2)句中的“诸”等于“之乎”。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两句中的“诸”都是兼词,等于“之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诸”相当于“有 乎”。()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诸”相当于“有 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变色的字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有

A.石无知,故日之。(《穀梁传·僖公十六年》)

B.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

C.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下》)

E.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F.齐侯陳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桓公伐楚)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梁惠王》),两句中的“告”和“诉”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梁惠王》),两句中的“告”和“诉”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面这些句子中使用了古字的有

A.于宋四竟之内。(《穀梁传·僖公十六年》)

B.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齐桓公伐楚)

C.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D.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E.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F.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公羊传·隐公元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毛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孟子.梁惠王下》), 句中“举”是动词,“抬头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毛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孟子.梁惠王下》), 句中“举”是动词,“抬头”的意思。()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各句中“诸”作兼词的是()。

A.天其或者将建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B.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C.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庄子·逍遥游)

D.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左传·襄公四年)

E.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四)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