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教学《荷塘月色》一课,学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其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B.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朱自清《威尼斯商人》)

C. 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边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朱自清《威尼斯商人》)

D.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提问人:网友fz_1981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A,占比50%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1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07.***.***.12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32.***.***.11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7.***.***.9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247.***.***.12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45.***.***.19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7.***.***.14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77.***.***.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93.***.***.25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81.***.***.107]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教学《荷塘月色》一课,学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学习《荷塘月色》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一曲听罢,他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

B.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C.用她细碎的舞步,繁晌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D.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学习《荷塘月色》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一曲听罢,他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

B.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C. 用她细碎的舞步,繁晌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D.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感恩您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段描写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为()

A.错觉

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学习完《荷塘月色》后,教师重点对“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修辞手法进行了总结,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C.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学习完《荷塘月色》后,教师重点对“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修辞手法进行了总结,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C. 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

D.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何(吕本中《采桑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荷塘月色》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感受,然后利用多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荷塘月色》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感受,然后利用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选题探究,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后,选定了八个题目:①浅析《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变化。②对旧教材删改原文的看法。③分析《荷塘月色》中“我”的形象。④谈《荷塘月色》比喻手法的使用。⑤谈《荷塘月色》叠词使用的效果。⑥《荷塘月色》炼字艺术例说。⑦谈《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⑧我看余光中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选定题目后,老师详细说明探究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写鉴赏文章: ()

A.探究性学习更强调探究的过程,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的方法,因此对方法的体验和把握比探究结果的得出更加重要

B.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过程的推进中注重构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不是真的要学生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C.这个探究过程的探究方向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主选定的。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D.在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但应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这段教学课例中的探究教学教师明确了探究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请朗读《荷塘月色》选文,先标出轻声音节,再朗读体会轻重有致的节奏。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对散文《荷塘月色》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A.曲曲折折表现荷塘的广度,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表明荷叶的深度。运用叠词,显得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B.亭亭的舞女的裙的比喻写出了荷叶高颀的状态。如明珠、星星、美人的比喻则写出了荷花明亮、闪烁、纯洁的特点

C.微风过处一句,运用通感,化听觉为嗅觉,形象地写出荷香的若有若无、断断续续、清淡缥缈的特点

D.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娇媚多姿、含苞欲放的情状和风韵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 一句默写是否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