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女,50岁,近口角处颊黏膜白色斑块近1年,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内有中性粒细胞
[主观题]

患者,女,50岁,近口角处颊黏膜白色斑块近1年,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内有中性粒细胞

浸润和散在微脓肿,角化层有垂直于上皮的PAS阳性菌丝,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白斑

B.红斑

C.结核性口腔炎

D.念珠菌病

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提问人:网友zhoulj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患者,女,50岁,近口角处颊黏膜白色斑块近1年,不能擦去。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女性,50岁,近口角处颊黏膜白色斑块近1年,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散在微脓肿,角化层有垂直于上皮的PAS阳性菌丝,结缔组织内慢性炎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白斑

B.红斑

C.口腔结核性炎

D.念珠菌病

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患者,女性,38岁,自觉左颊黏膜粗糙半个月,有时伴有刺激痛。临床检查见双颊黏膜有网状条纹,左颊黏膜充血。以下哪项还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A. 鼻充血

B. 眼结膜充血

C. 外阴溃疡史

D. 月经紊乱

E. 皮肤有Wickham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女性,43岁,自觉左颊黏膜粗糙1个月,有时伴刺激痛。临床检查见双颊黏膜有网状白色条纹,左颊黏膜充血。

以下哪项对做出诊断最为重要()。

A.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B. 组织病理检查

C. 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D. 病损组织细胞培养

E. 病损甲苯胺蓝染色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患牙咬合面有深的龋洞,平时没有疼痛,有食物嵌入后剧烈疼痛,探诊可探及穿髓孔引起剧烈的疼痛,叩诊患牙有不适感,表明( )

A.牙髓正常

B.牙髓坏死

C.可复性牙髓炎

D.牙髓钙化

E.慢性牙髓炎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浅龋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A.温度刺激试验B.视诊法C.透照法D.X线检
浅龋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

A.温度刺激试验

B.视诊法

C.透照法

D.X线检查

E.叩诊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管治疗中,根管消毒常用药物刺激性最强的为( )A.丁香油B.甲醛甲酚 C.樟脑酚D.碘仿E.
根管治疗中,根管消毒常用药物刺激性最强的为( )

A.丁香油

B.甲醛甲酚

C.樟脑酚

D.碘仿

E.抗生素类药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患者,男。25岁,口腔内上下前牙龈乳头消失,并凹陷,呈反波浪形,牙间乳头颊舌侧分离,可从牙面翻开。下方有牙石,血象正常,无坏死。可能的原因是

A.中性粒细胞缺乏引起龈坏死

B.慢性龈缘炎

C.龈乳头炎

D.疱疹性龈炎

E.慢性坏死性龈炎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周前做的10例窝沟封闭中,有4例封闭脱落,分析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牙面清洁不彻底B.
1周前做的10例窝沟封闭中,有4例封闭脱落,分析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牙面清洁不彻底

B.酸蚀面积太小

C.酸蚀时问不够

D.酸蚀后唾液污染

E.光固化的时间太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男,30岁。牙床肿大近半年加重。检查:全口牙龈肿大,上前牙龈明显。质硬,触出血,袋深3~5mm,增生龈覆盖1/2牙冠。龈缘有菌斑。X线片示牙槽骨无吸收。有服环孢素史。临床诊断为药物性牙龈增生,该病在基础治疗后应采取的手术方法是

A.龈下刮治术

B.牙龈切除术

C.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

D.翻瓣术

E.袋壁刮治术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